今年9月,浙江大学出版社经过三年酝酿推出了以《中国法制史》为代表的10余种“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为即将陆续出版的100余种教材打起头阵,这也结束了独立学院创办8年来无大规模系列教材的历史。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徐有智说:“这套教材虽是为独立学院量身定做的,但它同样适合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学习,因而定名为‘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为独立学院“量体裁衣”
1998年我国第一所独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在杭州诞生以来,根据2005年10月17日教育部公布的名单,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已有318所,在校学生人数达70余万。徐有智说:“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以民办机制举办的二级办学机构,这些学校具有独立的校园、独立的教学和管理系统,独立进行招生。”
因此与所依托办学的母体高校的本科教学不同,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本科人才。然而独立学院发展几年来,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一直沿用母体高校偏重研究型的本科教材,不仅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也累。偏重研究型的本科教材往往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一线生产实际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三本学生消化吸收。并且实务方面的内容欠缺,内容更新迟缓,案例资料陈旧。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办曾建林说:“正是考虑到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滞后,浙江大学出版社和省内的独立学院以及两家利用民营经济办学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多次协商,决定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牵头,编写相关教材。”浙江省是全国最早拥有独立学院的省份,现今共有20所独立学院。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浙江省的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成果方面具有浙江特色。2005年,“浙江省独立学院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协作组”成立,并根据浙江省独立学院办学现状,确定了从信息电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机械、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法学、人文传播等7个大类的编写思路,预计该系列教材将涉及100余种专业方向,其中工程类(包括信电、机械、土木、建筑等专业)约40种,人文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人文通识等专业方向)约20种,法学专业约17种,经管类(包括经济、管理等专业方向)约23种,计算机专业约10种,生物专业约5种。
服务“应用型”人才
曾建林说:“独立学院与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在招生和培养目标上有不同层次,因而其教材的特色也是泾渭分明的。”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孙秀丽担任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法学专业17种书的责任编辑,她在谈到应用型教材的特色时说:“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样的本科院校,70%以上的学生会进一步学习如读研究生、出国深造等;而独立学院的学生70%会就业,‘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是为这样的群体准备的。”于是在策划之初就定下了基调是不以研究性为主,而是注重应用,希望学生在工作中能迅速上手。
据浙江大学出版社介绍,这套“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服务于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有着“低起点、有坡度、上水平”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了研究性教材从“绪论”、“概念”、“论述”最后到“案例”的套路,首先从“案例”入手,先易后难,确保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
在基本理论上,研究型本科的教材会将一些有争议的观点都呈现出来,让学生来做选择和判断,而“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中采用了最通行的说法;在基本技能上,注重可操作性,每本教材根据内容需要选取大量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启发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加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系上,简明扼要,少引经据典,并考虑到三本的学生自学的能力相对较差,尽量将教材简单化、条理化。
最新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现在已经被浙江的两所独立学院选做了秋季教材,孙秀丽说:“这套司法教材的参编教师来自浙江省7所高校的法学系,他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且身体力行司法实践,有很强的理论水准和操作能力。具体到《中国法制史》一书,是迄今为止内容最新的书;而且资料丰富,有很多拓展性的栏目,包括重要的法学家、重要的法律文献甚至是国外法律文献的相关链接。”
(李芸) 2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