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制内商学院首获国际认证

发布时间:2006-12-24来源:


    在中国一流商学院力争国际认证之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率先获得英国MBA协会(Association of MBAs,简称AMBA)认证。
      
    浙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重鸣表示:“能够获得AMBA认证,我觉得很高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突破。对我们以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以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为教研核心的理念,也是一种认可。”AMBA协会总裁詹尼特·珀塞尔表示:“我们已于12月11日批准了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和EMBA项目的认证,这是个很好的商学院。”
    
    这是中国体制内商学院的MBA项目,首次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这标志着,中国体制内商学院朝着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就国际认证而言,有3大权威机构。它们分别是总部在美国的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负责EQUIS认证体系的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以及总部在英国的AMBA。(详见《参考资料》)
    
    自2003年以来,AACSB已批准对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在内的3所香港大学商学院和两家台湾大学商学院的认证;EQUIS于2004年批准了对中国与欧洲合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认证,这是中国内地的商学院首次获得国际认证;而AMBA也已批准了对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项目认证。
    
    有迹象显示,中国体制内商学院正在加快争取国际认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已申请AACSB认证;据知情人士透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也已向AACSB申请认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公布已成为AACSB和EQUIS会员;而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则在认真考虑国际认证。
    
    AACSB会长亚瑟·克拉福特说:“一些中国商学院已向我们提供认证申请,它们的质量给人印象深刻。”
    
    AMBA认证主任罗伯特·欧文博士说:“我们在同两家中国商学院谈认证,并即将开始同第三家商学院会谈。”
    
    国际认证是管理教育质量的标志,它象征着一家商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是吸引MBA学生的利器。
    
    目前,中国的商学院大致分为3类:中国大陆教育部体制内的商学院,如北大、清华或浙大;合作或私营的商学院,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或长江商学院;以及香港的商学院。
    
    参考资料
    
    三大商学院国际认证的特点
    
    国际上有三大商学院联盟。三大联盟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认证体系,可理解为商学院质量控制与提高的标准。
    
    全球目前最大的认证体系是由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推出的AACSB认证体系。1991年,该组织正式推出一套与办学目标紧密相连的测评标准及跟踪程序。截止到2005年12月,全球范围有515家商学院获得AACSB标准认证,其中80家为非美国学院。
    
    其次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推出的EQUIS。该认证于1996年起推行,截止到2006年2月,EFMD为全球范围内90家商学院颁发了认证证书。
    
    另外有MBA协会(AMBA)推出的硕士以上管理课程的认证。AMBA源于英国,1967年成立,是MBA项目联盟。目前成员扩展到全球,从单一的MBA延伸到其他管理硕士课程和管理博士课程。
    
    三大认证体系的共同点是:
    
    1、学院自愿参加,为非官方的学术质量和专业执行方面的评估体系;
    
    2、对学院资源调配、教授学术产出、前沿课程设置、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学院证明自身在国际化上所作的努力和成绩;
    
    3、强调标准应与全球范围内的学院相关并且适用,鼓励管理教育不断追求卓越;
    
    4、评估基本分为“自评”和其他商学院“联合评估”两个最主要的阶段。
    
    三大认证体系的不同点是:
    
    1、AACSB有较重的美国痕迹,从启动评估程序到通过认证,通常要5年时间,最长7年。在全职教授和研究产出上要求非常严格。
    
    2、EQUIS有显著的欧洲血统。从名字就可见一斑——欧洲质量提高系统。认证通过的时间为2年。该标准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涯规划单独列项,并突出了商学院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3、AMBA并不针对商学院整体发展,只针对硕士以上课程。
    
    (李自明)200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