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博士后成为药学院科研生力军

发布时间:2007-01-05来源:


    2005年,药学院首批7名师资博士后入站。一年来,他们主持各类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重大横向项目1项(经费180万元);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EI论文4篇,国内一级杂志论文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国际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论文2篇, IF=22.7,BMC Bioinformatics发表论文1篇,IF=4.96),EI论文4篇,国内一级杂志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作为主要研究骨干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成为了学院科研的生力军。
    
    师资博士后制度是学校为适应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加大优秀的年轻人才、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的。目前,除少数专业外,应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具备五年以上工作经历者除外)或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博士应聘学校教师岗位,纳入学校师资博士后系列进行管理。在学校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内,经过两年的研究工作,出站考核合格,并经双向选择,正式聘用为浙江大学的教师。当年,药学院选聘了7名博士入站为师资博士后。
    
    在师资博士后的培养上,药学院教授团队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培养师资博士后的科研能力:一是吸收师资博士后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培养其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积累科研经验。一年来,他们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重大横向课题1项。二是教授团队悉心指导、帮助师资博士后精心设计、申报各类课题,师资博士后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成绩斐然。三是推荐师资博士后赴世界一流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