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构建研究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发布时间:2007-03-25来源:作者:3121


    本报讯(通讯员 高楚清 记者 朱振岳) 今年春节期间,完成了各科考试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大四学生冯海强没有回家,他利用假期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继续进行“茶树花的综合利用”项目中关于茶皂素的实验研究。据浙大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寒假有数千名浙大本科生在假期中继续他们手中的研究课题。
    
    让这些本科学生“乐不思蜀”的是在浙江大学已经实施了10年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
    
    浙江大学于1998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了SRTP,并正式纳入本科生培养计划,学生可以通过立项申请,得到学校给予的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资助。SRTP在全校范围内同步组织校、院二级申报和实施,每年一期,研究年限为一年,内容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经管等各个领域。
    
    “我每年都要指导2至4名本科生参加SRTP项目。”冯海强的指导教师屠幼英研究员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屠老师已经先后指导了18名本科生。“在他们读大二选导师时,我就引导他们利用假期参加研究小组的活动,了解国际国内行业动态;在大三时,组织他们进实验室,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向;进入大四,他们就可以结合毕业论文(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了。”
    
    现在,SRTP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机械、结构、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等10项学科竞赛一起,构成了浙大培养本科学生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课外学习体系。
    
    目前,浙大校、院二级SRTP立项每年稳定在2000项以上,年投入经费达到100余万元,参加学生5000余人,参与面已占当届学生的5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校学生在有关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36篇论文、EI14篇;研制与开发产品、软件和课件13项;申请获得专利13项,科技成果鉴定2项。同时,浙大共有2743个团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参赛总人数达865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训人数达18200余人次,获国际和全国以上等级奖共计121项。
    
    2006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浙江大学成为全国10所试点高校之一。当年浙大即组织申报和评审,共有63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予以立项;同年,浙江省推出“新苗人才计划”,浙大首批又有42个项目入选。如今浙江大学已经形成国家、省和学校三级立项的科研项目体系,SRTP和学科竞赛活动已经从试点推广到全校,校级竞赛则不仅推广到浙江省内高校,还进一步吸引了亚洲一些高校的参与。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新的实践过程,所以科研训练是十分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手段。”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介绍说,浙大大力推进和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学科和师资优势,建立一批学科竞赛训练基地,并形成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竞赛组织管理办法,构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2007年3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