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系统建成在即

能够获取海流、温度和盐度等资料,快捷实时勾勒深海“气候图”

发布时间:2007-04-23来源:


    本报讯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是覆盖全球的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第八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8名科学家和政府观察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透露,全球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即将建成。
    
    覆盖全球的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如同目前在全球气象观测中建立的气象观测网或使用的探空气球一样,是在海洋上建立起的一个庞大的海洋观测网,旨在获取海洋内部的海流、温度和盐度等资料,有了它,科学家将能够方便且随时随地地勾勒出海洋,特别是深海的“气候图”。
    
    通过对与会国提交的各国ARGO计划实施状态报告的评估发现,大约有23个国家和团体参与施放ARGO浮标。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在海上正常工作的ARGO浮标数量已达2804个,距离ARGO计划提出的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目标已十分接近。但是,这些浮标的分布密度还不够均匀,在南大洋海域的浮标数量还明显偏少。一旦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全面建成,每年仍需要布放约800个浮标才能维持该观测网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各国再接再厉,寻找能长期支持该计划的资助渠道,共同为维持这一计划作出贡献。
    
    国际ARGO计划已经得到愈来愈多沿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ARGO资料的应用研究也已经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海洋和大气科学家的认同,并正在掀起一股应用研究的高潮。相比之下,中国的ARGO计划进展十分缓慢,不仅布放的浮标数量有限,而且ARGO资料的应用研究还未得到应有重视。与会中外科学家指出,目前大部分国家的ARGO计划大都采用科研拨款支持,这种拨款方式对维持长达10年以上的观测计划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寻求一个长期支持的机制。
    
    2007年是国际ARGO计划实现其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关键一年,而中国有计划布放的浮标数量却依然十分有限。为使中国ARGO计划能跟上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步伐,有关专家建议,应通过国家设立专项来给予稳定的长期支持,同时加强和重视ARGO资料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海洋和天气业务化中的应用。
    
    (刘增宏)200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