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创始人林启后裔昨在杭寻根

曾祖父墓前他们郑重三鞠躬

发布时间:2007-06-05来源:


    早报讯 “快50年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太爷爷的墓地,爷爷和爸爸可以了却遗愿了。”昨天上午,在杭州吉庆山马坡岭西湖名人墓地纪念碑前,美国马里兰大学数学家林衍茂在曾祖父林启像前,郑重地献上一束洁白的百合花。
    
    林启是浙江教育史上不容忽略的名字,他是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杭州高级中学前身养正书塾以及浙江理工大学前身蚕学馆的创始人。“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孤山林社的一幅对联,代表了后人对他的追思。
    
    近50年来,身在海外的林启后裔多次寻访林启墓地而不得。昨天,带着父辈的遗愿,林衍茂一家从美国飞抵杭州,在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的带领下,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
    
    曾祖父墓地,他们一寻50年
    
    72岁的林衍茂已是满头银发,昨天,他兴奋得像个孩子。“10年前,我第一次来杭州,却没有找到曾祖父的墓地。”所以这一次,他把美国的整个家族都“搬”来了:妹妹林衍庆夫妇、林衍祐夫妇和三个孩子。他们都是林启小儿子林桐实之长子林君立的后代。
    
    一上车,坐在前排的林衍茂突然安静下来,眼光望向窗外。杭州的一草一木,因为那份一家人长达50年的牵挂,变得那样陌生而熟悉。老人慢慢念叨起来:“上世纪60年代之前,每年清明节,爷爷都会带着父亲来给曾祖父扫墓。后来一家人几十年不曾回杭州。爷爷和父亲一直希望我们能回来看看,这是他们的遗愿。”
    
    林启是福建人,去世后,后人想把他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但杭州人民却坚持把他留在了孤山北麓,人们在墓地边还修建了孤山林社,来纪念这位“守正不阿,精明笃实”的父母官。但1964年,林启墓地与苏曼殊等名人墓一起迁往马坡岭。上世纪80年代后,不知内情的林家人几次来孤山寻访,都只见林社不见墓地。“这成了我们全家的一块心病,寻找曾祖父墓地的愿望却一天天强烈起来。”
    
    直至去年,关于林启墓地被发现的消息经丁云川在报刊上发表。远在大洋彼岸的林衍茂今年得知消息后,当即决定来杭州寻根,没有停留片刻。
    
    林启踪迹,他们一一寻访
    
    车子拐进吉庆山隧道右边的小弄,穿过一条泥泞的小径,2005年刚刚修建完成的“西湖名人墓地纪念碑”远远矗立,这就是林启墓所在地。
    
    一家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在灰色的碑前排成一排,郑重地三鞠躬。在那一刻,老人们沉浸在心底几十年的情感,猛然迸发出来。林衍庆把脸贴在墓碑上,右手轻轻抚过曾祖父的照片:“太爷爷,我们终于来看你啦,你可以安心了。”
    
    三兄妹的眼圈红了。“以后,我还要带着孩子来这里。”赵纯波用生硬的中文认真地说出这句话,他这次是为过世的妈妈林衍秀来的。
    
    在短短一天时间里,一家人几乎寻遍了曾祖父在杭州的痕迹——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浙大校史馆里,他们驻足了一个多小时,并留下了“印象深刻”四字留言;孤山林社边的林启铜像前,老人们争相留影,并打趣自己长了和曾祖父一模一样的“大鼻子”,“这是咱们林家的注册商标”……
    
    “杭州留下了太爷爷太多的痕迹,让我们很感动。”林衍茂对孩子们说,“以后我们要常来,杭州就是我们的故乡。”
    
    ●名片
    
    林启(1839年—1900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同治三年举人,清光绪二年中进士。1896年调任杭州知府。他刚正廉明,勤于治理。史书记载,林启“守杭五年,政平人和”,其最大政绩,在于兴办教育,开创了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本报记者 林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