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想飞到父母身边团圆吗

早报今起征集更多“小候鸟”,帮助他们满足愿望

发布时间:2007-07-17来源:


    早报讯 一篇留守儿童父亲冯家权的发言稿,感动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女儿是一只“小候鸟”,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能飞到杭州,看望爸爸妈妈,就像无数在杭打工者子女一样。
    
    “我们能为‘小候鸟’们做些什么?”“把留守儿童接到杭州来,让他们和这里打工的父母好好团聚。”一时间,工大外语学院掀起了关注留守儿童的热潮,同时,浙江大学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又送来好消息,这个暑假,他们特地组织了针对留守儿童、“小候鸟”们的“圆梦队”,只要他们力所能及,他们会帮助这些孩子实现任何愿望。即将来到工大的80只“小候鸟”,将成为两校志愿者首次合作的契机。
    
    一篇发言稿让学子动容
    
    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该活动负责人王焕智说,在他们对本校后勤集团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小候鸟”子女的调查中,遇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学生公寓管理员冯家权的发言令人动容:
    
    我是朝晖物业管理部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感到很荣幸能作为“留守儿童”家长代表在这里发言。
    
    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我们家乡有很多人作出了外出谋生的选择。我们有父母,现在也为人父母;我们有孩子,也曾经是孩子,现在我是深刻领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虽身在他乡可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寒冷的冬天,炎热的酷暑,远方的孩子是否增减衣服了,每每想起,我的内心总是无比的酸楚,我想我们所有离开孩子的父母都会有同感。
    
    我每次都很想回家,但又不敢回家。因为离别之时,总是难舍难分。我们每次临走时,孩子总是一个晚上都不能睡好觉。抱着爸妈哭着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能不能不要离开我啊?”那种渴望恳求的眼神令我心如刀割,我想这也可能是所有“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呼唤!每次的离别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烙上难以愈合的创伤。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父母长年在外,很少回家。有一年春节回家的时候,女儿翻动了他们的衣服。妈妈问女儿为什么乱翻衣服,女儿说“你们马上就又要远离我而去,我想多闻一闻你们身上的味道……”我看后产生共鸣,不禁热泪盈眶。
    
    由于我们的外出打工,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均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心灵上带来的创伤,更无法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老一辈的隔代教育总是有缺憾的。有的孩子由于缺乏教育,放弃学业,甚至心灵扭曲,染上不良恶习,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工大学子萌生了将“小候鸟”们接到杭州来过5天暑假,与父母团聚的想法。该校后勤集团中有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老家都有“小候鸟”,目前,报名来杭的“小候鸟”有80名左右。
    
    浙大成立“圆梦队”
    
    “小候鸟”将在7月中旬来到杭州,可是给他们安排什么活动呢?这可有些难住了外语学院的同学们。正当工大的志愿者们为“小候鸟”的日程安排苦恼的时候,记者意外了解到,浙大理学院的50多名大学生,正打算在7月中旬举办一个“我们要回报社会”公益实践,希望帮助社会上的留守儿童们实现力所能及的愿望。他们发愁的是,如何征集到小朋友们的愿望。
    
    通过记者的牵线搭桥,两个队伍达成了合作意向。
    
    “他们的愿望其实很小。”浙大理学院的王剑荣感慨说:“我去过古道农贸市场进行过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心愿的宣传活动。有个小男孩非常害羞,我们问他愿不愿意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和他的愿望时,他都没办法回答上。在他妈妈的鼓励下,他告诉我们,他很愿意参加,他的愿望就是去西湖玩……”
    
    志愿者徐桃玲自己也是来自宁波农村的,平时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来自己村务工务农的外来农民工。她说:“我村里有个来自四川的一对夫妻,孩子才一岁就从老家过来打工了,大概两年没回去了。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都比较伤感。我“五一”回家的时候,遇到一家四口,奶奶和小儿子都在这里,但爷爷和大女儿还留在重庆老家。他们承包了村里的几亩田种地,每天都很辛苦,而且还要承受村里人的一种排斥的态度。大人自己还顾不上自己,更别提管小孩了。这个小男孩就总是自己出去玩,每天脏兮兮地回来。我觉得不仅农民工需要关注,那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心。
    
    征集愿望
    
    从今天开始,早报为“圆梦队”向社会上征集“小候鸟”和留守儿童们的暑期愿望,无论你有什么愿望,只要浙大的哥哥姐姐力所能及,他们一定替你们实现。愿望征集热线85055555。
    
    □实习生 金慧 本报记者 杨影 2007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