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暑期实践团采访龙凤村十佳青年标兵向延枝

发布时间:2007-07-20来源:


    7月18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赴遵义湄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员采访了龙凤村一茶叶加工厂的厂长向延枝。作为一位优秀的劳动者,一位通过挥洒汗水双手创造财富的新女性,向延枝具有一个企业家应有的魄力、长远的经济眼光和敢作敢为的奋斗精神,她曾在杭州经营小商品,2004年,回到家乡发展茶农业,现在已有一间小规模的茶业加工厂,并开辟了凤凰村茶青交易市场,该市场每天交易量超过万斤,为当地村民的茶交易提供了极大的实惠与便利。
    
    在茶香萦绕的房间里,向延枝同志与我们侃侃而谈。她的茶业加工厂每天加工一千斤以上茶叶,这些茶叶来源于就近的茶青交易市场。他们的茶青收购价平均在12元/斤,而平均每3.7斤能产一斤干茶,若在雨水充沛的季节为每4斤产1斤。该厂生产的茶叶品质定位在中高档,加工出来的春茶每斤售价1百多元,而夏茶则为每斤五、六十元。从她的介绍中,队员们了解到,茶叶加工的利润相对比较少,也正因为这一点,向厂长对我们谈了自己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她打算明年下半年建一座茶叶包装厂,并注册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一条自生产、自加工、自销售的产业链。
    
    当我们提到浙江大学可以提供鉴茶、经营、销售、管理等多方面的帮助时,向老板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并表示希望能与浙江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湄潭县茶叶品牌化的道路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急需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经营理念。随着浙江大学与湄潭政府不断地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湄潭每一位从事茶产业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茶管所与浙大取得联系,并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浙大也考虑在湄潭建立一个校地共建基地,每年会派学者学生来这里考察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遇到的问题,相信这些会对当地茶产业向高层次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这一次访谈,队员们对龙凤村的茶业生产加工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当地茶农、茶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调研报告的撰写奠定了基础。队员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专业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为湄潭茶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一定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