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里的小诊所
如果不是因为刷得雪白的院墙上的那两个醒目的红十字标记,外人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座普通的三层农家小楼其实是一家私人诊所。练市镇上有很多这样的私人诊所,分布在小镇的各个角落,这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家。
据诊所的负责人杜馨医生介绍,他的这家“振兴诊所”已经开业4年时间了,主要业务是骨伤科病人的非手术治疗,现有4个医生和1个护士,长日班,晚上不出诊。
“小青年整天趴在电脑前面,动鼠标的那个肩膀就会很酸,时间长了就会劳损,这时候就需要来理疗一下。”杜医生介绍道,“有些老年人,腰肌劳损,也会经常到我们这里来按摩一下。我们也不打广告,也没有医保,只能靠信誉,靠病人口口相传,所以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
据了解,病人主要是周围的本地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数都是做一些康复理疗,跌打损伤的处理。
真正的“草根”医疗
谈到诊所将来的发展,杜医生认为,在保险,医疗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的挤压下,私人诊所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坚持“草根”的策略,坚持小诊所-低成本模式,按照他的说法“小诊所盲目做大是一种灾难,只要把骨伤科做好就可以了,这种程度的小毛病,到了大医院里面医生根本不屑的,到了我们这里反而会给你好好调理一下的。一个疗程下来不会超过200块钱,很合算,所以现在客源很稳定,很多都是回头客老主顾了。”
现在的顾客主要是本地居民,但实际上外来务工人员中需要理疗的患者也有相当大的数量,不过,由于经济状况和保健观念的问题,“大多数宁可自己熬一下,也不肯来看毛病”,杜医生感慨道,“其实我们开诊所,赚钱固然重要,不过更要在乎的是周围人群的健康,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医疗服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