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求是文化宣讲队“寻访第二故乡,共忆西迁往事”社会实践小分队踏访了西南边陲的老城——遵义。在浙江大学贵州校友会名誉会长幸必达和贵州校友会副会长李旺贤、贵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勇的带领下,他们一路踏访了当年浙大西迁在遵义市老城区办学的遗址。
现已八十五岁高龄的幸必达老人曾在浙大求学七年,是浙江大学农经47届老校友,对浙江大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对今天的浙大学生说:“求是精神不仅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不仅对青年人有用,对我这个80多岁的老人也有用。‘求是’精神,让我受益了一辈子。”诚如幸老所言,年事已高的他至今仍在为宣扬求是精神而辛勤工作着。
实践小分队还沿途走访了当年的校本部(现遵义第十一中学)、男女生宿舍、公共课教室、可桢大桥、图书馆等等。幸老满怀深情地向到访的同学们描述了当年的情景,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浙大校史课。在提及当时浙大员工俱乐部时,幸老极有感触地说,一个用来举行最高教务会议和与外宾会谈的场所的条件如此简陋,由此就可以想见当时浙大办学条件之艰苦。此外,幸老还详细介绍了为纪念竺可桢老校长而兴建的可桢大桥,桥栏的每一块石板上都记录着竺校长为浙大西迁奔波的点滴,诉说着浙大办学发展的辛路历程。
最后,陪同寻访的在遵部分校友为实践队伍题字留念,小分队也向他们赠送了浙江大学百十年校庆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