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还要争取来湖州当‘村官’。”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浙江大学64名学生近日告别了他们挂职锻炼的村庄,结束了在我市一个月的暑期实践。
自我市去年和浙江大学签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后,团市委主动与浙江大学团委进行了对接,启动了校地共青团组织合作共建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百名浙大学生挂职湖州市百个行政村任村主任助理”是合作项目之一。
按照该项目计划,今年7月20日,浙江大学组织的暑期挂职锻炼实践团来到我市。实践团共有64名学生,14名学生负责农村信息化,50名学生到各区县下属村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在农民信箱培训、科技服务、环保宣传等方面服务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在农村锻炼的日子里,学生们参与了当地土地复垦、造林、兴修水利、建设蔬菜基地、建设养殖场等发展生产的各项工作,对于村容整治、乡风文明、村民致富等问题,他们也积极开展实地调查。“挂职期间,每天都要和村干部讨论村里事务,许多事情上,我的想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给我增加了很多见识。”束中阳同学说,这次来湖州让他所学的知识有了实践机会,也学到了更多。
“在一个月的工作中,我们走进农村家庭推广农民信箱;宣传政策知识,丰富农民生活;加强信息建设,服务远程教育,希望这些活动能为当地的农村信息化作出一点贡献。”陈惟远同学说,他们全队走访了长兴的173户农民家庭,还和其中的34户农户结成了对子。看到当地很多农民不会操作电脑,无法利用农民信箱进行农产品买卖,他们来到11个乡镇的129个远程教育站点,对各站点的设备进行了检修和维护,协助各站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并建立了10个乡村网站,在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45次,教会了各站点管理员操作、使用远程教育系统,帮助广大农民学习享受现代科技的便捷。
这些“村官”不单为村里经济发展服务,还为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操心。大学生们先后自发开展了儿童之家、青少年之家和关爱空巢老人等多项活动,丰富了当地少儿、老人生活。徐清源、朱凯等同学带着50多名留守儿童学英语,为敬老院的老人献上自编自演的节目,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和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在他们返校时,当地居民们一个劲地邀请他们下个假期时再来湖州。
(200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