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穷孩子卖石榴

既为自己筹学费 又帮家里销土产

发布时间:2007-09-09来源:



    昨天早上9点半,我见到卢顺才时,他满头大汗,说自己刚从嘉兴卖石榴回来。
    
    “早上六点多我就去了,把剩下的2000多斤石榴拉回杭州,放在汽车东站旁边的秋涛路果品市场……真难做啊,在嘉兴卖了几天,亏本了。家里还有十吨石榴等着我卖呢,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矮小黝黑的小伙,不是水果贩子,而是浙江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专业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卢顺才的家乡,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现在杭州市场上很多正在卖的“会理石榴”,就来自他的家乡。
    
    这个忙着卖水果的大学生,去年考上浙大后来学校报名时,口袋里只有十几块钱。但是一年下来,他没从家里拿过一分钱,还给家里寄回去2000元。
    
    他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揣着70元来到杭州
    
    去年7月初——离大一新生开学报到还有两个月——卢顺才和另一位同样考上浙大的同学坐火车到了杭州。下了火车,卢顺才口袋里还有70元钱,是父亲给的。他说,这么早到杭州来,一是想来看看杭州和西湖到底什么样,二是想靠打工,给自己赚点学费和生活费。
    
    他俩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小旅馆,每人20元,睡了一晚。
    
    第二天,两人开始在火车站附近找工作,但全被拒绝。不得已,退掉了房间,晚上在火车站广场的长凳上过夜。第一夜没睡好,蚊子总要来咬。
    
    后来,两人扩大了寻找范围,靠双腿走遍了杭州主要城区。卢顺才的同学,因为个子高,模样比较帅,被西湖边一家咖啡馆招去当了服务员。而卢顺才找了3天一无所获,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早饭只吃几个包子、馒头,喝水只找一块钱一瓶的,晚饭在大排档点一个最便宜的菜,主要是为吃主食(因为可以随便盛饭)。“杭州的碗真小”——这是卢顺才对杭州的最初印象。
    
    第五天,当卢顺才身上只剩5块钱的时候,总算在钱江二桥附近一家服装厂当了一名临时工,每天工作12小时,把刚烘干的衣服抱到指定地点。这些衣服温度很高,烫得他双手全是水泡。“比我在家背一百多斤的猪草还辛苦,一干活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咬牙干了一个月,拿到800元工资。
    
    8月底,卢顺才回老家取录取通知书办入学手续,一去一来,一个月的辛苦钱全花在路上了。
    
    大一上半学期 基本靠助学贷款
    
    开学了。
    
    到学校报到那天,卢顺才口袋里只有十几元钱。
    
    知道他的情况后,学校负责迎接新生的几位领导和老师凑了几百元钱给他,马上帮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拿到了6000元,全交了学费,还不够。
    
    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还有一笔生活补贴,4800元,这笔钱直接打进他的银行账户,浙大又补助了他1000元。这5800元,补齐学费剩下的,就是卢顺才以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一个月伙食费350元(他说自己饭量比较大,省也省不下多少),只能尽量压缩其他生活开销,新衣服几乎从没买过。后来得知母亲生了病,他又给家里寄去1000元。
    
    因为“衣食无忧”,大一第一学期,卢顺才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考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这期间,他还去过最早在杭州打过工的那家服装厂,“体验了一下当初的生活”,干了两个多小时,老板娘心肠好,给了他几十块钱。
    
    寒假打了三份工赚到2000多元
    
    第一个寒假,卢顺才没有回家。别的同学和亲人一起过年的时候,他在杭州打工挣钱。
    
    他一共打了三份工。
    
    白天用半天时间,在学校对外交流办公室做助理,工资700多元。
    
    晚上在学校机房通宵守机器,拿到800元左右。
    
    利用白天的另外半天做家教,给一个初三女生补习数理化,挣了四百多元。
    
    为了交通方便,买了一辆旧自行车,100元。那个寒假,他跌跌撞撞学会了骑自行车。
    
    大一下半学期 挣了一千多寄回家一千元
    
    大一下半学期,学校给他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浙大学工部办公室当助理,每月有两三百元收入。
    
    5月底,卢顺才的姐姐从老家打电话到他宿舍,说自己生了病要住院,问弟弟有没有钱。卢顺才又给姐姐寄回去1000元。
    
    今年暑假,他还策划了一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着17个老师同学去家乡凉山州,在凉山民族中学和喜德县中学支教。实践活动搞得蛮好,可他又花了1000多元。
    
    口袋又空了。
    
    今年学费还没着落 想起了家里的石榴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卢顺才回家住了几天。
    
    眼看9月10日就要开学,学费要交8000多元,而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6000元,剩余部分需要自己解决,还有生活费……
    
    卢顺才想起了自家种的石榴。
    
    在他的家乡会理,家家都种石榴树,石榴也是当地主要扶持的农业脱贫项目。卢顺才家今年石榴长得不错,收成一共有十多吨。可是收购价很低,一斤一般只有几毛钱。卢顺才想,运到杭州,总能卖个好价钱吧,说不定能挣够生活费,还能帮家里还些债。
    
    说到打工,他经验丰富,可说到做生意,还是平生头一回。在家那几天,他天天跟着来村里收购石榴的人到处跑,看他们是如何挑选、如何运输。和家人呆在一块儿的时间,每天还不到两个小时。
    
    找了一辆货车,先后两次从家里拉出了7吨石榴,运到嘉兴农产品批发市场。
    
    到了嘉兴,卢顺才一问行情:按这里的石榴批发价,个头小成色一般的,一斤9毛钱,个头大成色好的,最高也才一块七一斤。而他把石榴从四川会理拉到浙江嘉兴,一斤运费就是一块钱,一万四千斤,光运费就花了一万四千块,大部分都是借的。
    
    在嘉兴,卢顺才卖掉4吨多石榴,赚的钱刚刚和运费持平。剩下的两吨多石榴,他又找车拉到杭州秋涛路水果批发市场。一块九一斤,卖了一吨多。现在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时节,价钱偏低,卢顺才舍不得卖,手里还剩下一吨多石榴。眼看就要开学了,这些石榴啥时候才能卖掉?
    
    老师同学都帮忙卖石榴
    
    卢顺才卖石榴的事,通过班上同学,很快传到老师那里,老师又报告了学校。大家都觉得,当务之急,是赶紧帮卢顺才同学把剩下的石榴卖出去,至于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再一块儿想办法。
    
    前天,浙大搞宣传的小周老师电话打到快报热线,说他们组织了一些同学,想帮卢顺才卖石榴。
    
    在哪里卖?
    
    紫金港校区离市区有点远。小周老师帮着联系到了延安路原来的浙大湖滨校区,去年大楼爆破拆除清理之后,那里有一大片平整的空地。
    
    怎么卖?
    
    卢顺才本来打算,整箱卖,一箱2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一箱75元。而其他同学都说,最好还是零售,一是可以多卖点钱,二来能让更多的人尝尝卢顺才同学家乡的石榴。
    
    可是,零卖就得称重量,他们又借不到电子秤。昨天晚上,卢顺才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按石榴的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种。他们借别人的秤称了一下,大的石榴,一个基本上都超过一斤,决定卖五块钱。中等个头的,一个4块钱,小的,一个三块钱。这样,买起来方便,卖起来也方便。
    
    今天上午9点开始,卢顺才和他的同学,就要在原来的浙大湖滨校区卖“会理”石榴了。
    
    卢顺才说,这次为了卖石榴,他向班里三个同学借了1800元钱。这回不管石榴能卖出去多少,一拿到钱,先还清借的钱,再给家里寄一些,剩下的,就用来交今年的学费,还有这个学期的生活费。他还说,这个学期,他准备在不耽误功课的前提下,晚上再做份兼职工作。
    
    昨天采访完,我们自己也掏钱买了一些石榴回来,同事们尝了之后,都夸说不错不错,个大皮薄,汁水很足,会理石榴确实是蛮好吃的。    
    
    查了下资料: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全国五大石榴产区之一。
    
    会理石榴,曾在1993年的全国石榴评比获得第一名,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得金奖。不过会理石榴不全是红皮的,最好的品种叫“青皮软籽”。
    
    石榴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放3个月,若在冰箱和冷库贮藏,保质期可以达到5个月。

    
    (记者 李静)200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