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宁波市面向浙江大学推出的10项2007年度宁波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了可行性专家论证。据悉,10个项目涉及农业、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合同金额达1.015亿元,其中2个项目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启动项目。“这是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和组织,‘顶层设计’的结果。”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朝晖说。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项目设计瞄准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重大重点需求等“顶层”目标,项目立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等“顶层”支持,项目组织实行校地最好的硬件设备和最优秀创新团队等“顶层”联合。“我们希望通过‘顶层设计’,组织大团队,构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提高合作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吴朝晖说,一旦合作成功,不仅对重点行业的发展产生引领性带动或全局性推进的作用,而且通过做大“蛋糕”,把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有机结合,可实现技术转移的高转化率和高显示度。
“‘顶层设计’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宁波市和浙江大学从1999年就开始进行科技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校地、校企合作经验。双方不仅知根知底,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二是随着宁波企业实力的壮大,它们的科技需求高级化了,产生了产业优化和升级发展的需求。三是浙大有优势、有资源,双方合作的潜能有待于充分地发挥。”宁波市科技局局长郑瑜说,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宁波市正在着手组织一批大项目,迫切需要浙江大学优势资源的参与。“这种合作是对原来市校科技合作的一种提升和深化,也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平台。”
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科技合作,源于双方高层的战略部署。2006年9月,在宁波市——浙江大学全面合作座谈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提出了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的要求。根据会议精神,刚于年初在对原科技处的机构和职能进行调整后成立的浙大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宁波市科技局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探讨,双方达成共识,决定主动进行“顶层设计”,瞄准国家目标,面向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需求和重要方向,推出重大项目,择优委托浙江大学承担。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是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项目,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主题之一。宁波市科技局将该项目作为2007年度宁波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委托浙江大学承担。浙江大学在校内公开招标,集成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控制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将四个科研团队整合在一起共同承担。项目合同金额达2000万元。在向宁波市科技局申请资助的同时,组织申请国家项目。2007年8月初,该项目和“220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规模化制造技术”项目双双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可行性论证,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启动项目。
据悉,浙江大学10个中标的优秀团队将于近日启动这些项目。
(高楚清 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