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四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教授张生勇课题组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9年刻苦攻关,在国内首次利用手性催化技术成功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专家近日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工艺先进、成本低廉、创新性强,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与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提取、化学全合成等方法相比,手性催化技术是获得手性化合物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目前,国内外采用不对称催化反应或手性源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由于所用手性催化剂价格昂贵或者反应步骤太长,造成生产成本很高,无法投入工业生产。因此,使用可回收和再利用的手性催化剂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1998年,张生勇率先在我国将手性催化技术用于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等的工业化生产研究。经过9年多的不懈探索,他率领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可重复再利用的手性催化剂,从中筛选出两种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催化剂用于关键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并采用多步反应“一锅”完成的方法,成功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C13片断,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将合成片断分别与从红豆杉树叶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紫杉醇母核结构的巴卡亭对接,得到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为提高产品纯度,他们在合成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控反应过程、鉴定产品纯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癌药,尤其被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妇科肿瘤。用该新方法合成的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成本低廉、产品纯度高,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为该药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王百战 高立勋)200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