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大力发展浮空器航空应用技术

目标是将气球体积提高到100万立方米 建设新的半永久气球站

发布时间:2007-11-29来源:


    本报北京11月28日讯(记者王学健)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空气球飞行高度可达40公里,载荷能力达到2000公斤;能够飞到5公里高度、搭载300公斤科学仪器的飞艇也已飘浮在蓝天之上。近年来,我国科技界、产业界高度重视浮空器这项战略高技术的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大力开发浮空器航空应用技术。这是记者于今天在京召开的2007年中国浮空器大会上了解到的。
    
    为促进我国浮空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浮空器的研究步伐,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2007年中国浮空器大会适时召开。童志鹏、褚君浩、崔尔杰、顾逸东等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特邀报告。
    
    据介绍,浮空器是指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包括飞艇和高空气球等。在国际上,飞艇和高空气球的诞生早于飞机,浮空器在军事上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包括飞艇和高空气球在内的浮空器的研究方兴未艾。各大国的空间机构如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俄罗斯科学院、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等都拥有完善的高空气球系统,并与其空间计划配合开展大量气球科学探测。高空气球成为与火箭、人造卫星等飞行器并驾齐驱的可以进行大气和空间科学研究的运载工具。
    
    高空气球系统研制内容涉及众多专业领域,从高分子材料到柔性结构的理论和设计、力学、机械学等。中国科学院于1984年建成了我国唯一的万立方米级高空科学气球系统,并开始应用于科学观测和研究,包括宇宙线、空间物理和太阳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的高空气球技术已比较成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球体积形成了从3万立方米到40万立力米的系列,最大可制造60万立方米的气球,气球载荷能力达到2000公斤,飞行高度40公里。1990年实现了从我国北方到俄罗斯西南部的长时间飞行,飞行时间72小时,飞行距离400余公里。
    
    据悉,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是将气球体积提高到100万立方米,载重增加到2500公斤,开展更长时间气球飞行技术研究,包括材料、球体设计、飞行控制等方面;研究并发展气球飞行的精细控制技术;建设新的半永久气球站。
    
    (王学健)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