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毅行”时。12月1日早上6点半,来自浙大5个校区的1191支队伍共6651人从浙大玉泉校区老和山脚下开跋。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鲁俊,浙大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和党委副书记庞学铨、叶高翔等领导也以“平民”身份加入,与学生们一起体验“毅行”的魅力。
今年毅行不送水
“毅行”前夕,组委会在88上发布公告:“毅行”途中不设供水点。这一学生们的自发提议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自2002年6月首次由浙大飘渺水云间BBS站的网友发起以来,每年两次的“毅行”活动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为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保证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学校组织保卫处、校医院等各部门力求为“毅行”同学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和救助。其中,也包括免费送水。
虽然是学校的一番好心,同学们还是坚持认为应该发扬“毅行”的宗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王然同学说,“毅行”是一项讲求体力和意志的长途步行活动,准备充足的水和干粮是毅行者必备的常识,拒绝送水服务,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减少依赖心理,毕竟“毅行”不是秋游。
虽然取消了送水,学校还是在安全保卫和医疗救助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毅行”当天,将在几个易发险情地段设置医疗点,安排了医生、医疗队员和急救车,为学生提供医疗保障。
路线近几次最长
据了解,此次“毅行”最长的路线走完全程,需要花费8个小时,是近几次毅行中路线最长的一次。途经老和山、北高峰、美人峰、大同坞等18个点,到达终点之江钟楼要翻越北高峰天门山、贵人阁和大华山四个山头,除蜿蜒的山路外,相当于还要爬四座山。水平距离超过20公里。
“四上四下”,耗费体力较大。所以组委会共设置了三条路线,每个队均可根据体力选择合适的路线,最短的线路是走老和山——北高峰——美人峰——大同坞——九龙八塔——石人亭——天门山——狮峰——龙井——九溪十八涧,在九溪烟树下,预计5个小时。
学生自主研发检录系统
出发前,每支队伍的队长都将拿到一张ic卡,途经玉泉教七、北高峰小木屋、九龙八塔、石人亭、老龙井村、九溪烟树、贵人阁、头龙头山脚、之江钟楼等9个检录点时都要刷卡才能“过关”。通过刷卡记录,组委会能够有效的了解各点下撤的人数,对“毅行”进展的状况能够有较好的把握。包括ic卡、读卡器在内的检录系统也是“毅行”的工作人员积累多年的组织经验自主研发而成。
“卡的内容不仅可以读取,还可以写入”。王然介绍说,此前,组委会一直采用纸上记录的形式来检阅每支队伍的队员情况,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工作人员便想到了开发一个电子检录系统,能够及时掌握“毅行”队员们的出入情况,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系统的研发。他告诉记者,在检录点,工作人员通过刷卡读取信息,内容包括当前队伍编号、名称、队伍人数等,同时写入信息,该队伍到达本点时间,到达几人,通过几人,下一个检录点的工作人员便可以尽快了解到每支队伍的“毅行”进展。
近三次“毅行”,组委会都使用了该检录系统,同时不断对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调整界面外观,根据人数进行编号升位,卡的可循环利用等。今后,组委会还将优化系统,实现每个检录点的联网,解决数据链的传输问题,减少数据汇总环节。
(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