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增三名工程院院士 两院院士增至30名

发布时间:2007-12-30来源:


    两年一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昨日揭晓,共有33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21人。
    
    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介绍,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为60岁,其中50岁以下的7人,占新当选院士人数的21%。年龄最小的44岁。新当选院士中有7位是工作在厂矿、企业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有一位为女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今年1月初启动,共产生484名有效候选人,经过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主席团审议等程序,产生了33名新院士。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两人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人来自台湾。此外,今年中国工程院还新选了3名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两名,挪威籍一名。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人数达到34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许庆瑞教授、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谭建荣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大鹏成为浙江高校当选的三名工程院院士。至此,我省共有两院院士30名。本报记者昨天第一时间采访了三位新科院士。
    
    李大鹏(略)
    
    许庆瑞:探索前沿管理 助力企业成长
    
    1980年赴美进修两年回国后,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管理”这一概念,1990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有关技术创新学科的著作《技术创新管理》,30年专注于创新管理最前沿领域。2007年12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授予浙大管理学院教授许庆瑞,为中国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说起企业界的许教授在企业界的“好朋友”,很多人都知道他与“海尔”的故事。许教授的团队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在企业内部常驻调研,帮助企业建立了全面创新管理体系,从多个方面为“海尔”出谋划策。
    
    海尔副总裁称:“许教授带领的技术创新管理团队主要帮他们搭建了技术创新的平台,这才有了一年1000多项的技术创新成果。”
    
    “前几天他们的副总裁还打电话过来,让我们一起去人事厅办手续,在‘海尔’建立起一个博士后流动站,长期帮他们搞这方面的调研。”许庆瑞昨天告诉记者。
    
    许庆瑞195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毕业,1961年到浙大电机系任教。许庆瑞着手在电机系一个教研室的基础上创办管理系。30年来,许教授不断提出技术创新管理的真知灼见,对我国的技术创新作出重要理论贡献。
    
    谭建荣:把座右铭标在实验室牌牌上
    
    “宁静致远”、“上下求索”八个字,并肩站在浙大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浙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工程图学教学基地两行大字的上方。研究所所长、教学基地主任谭建荣教授说,“这个布局是我设计的,这八个字代表了我对人生、对事业的理解和追求。”
    
    他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尝试破解美国人的技术奥秘“大批量定制”。2002年,谭建荣团队提出并用软件实现了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这一科研成果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种类,以往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电梯设计方案,缩短到4个小时。
    
    作为理工科教师,谭建荣认为:“作为一个工科领域的学者,最好的基础性知识结构应该是‘数学、物理、中文’加‘外语、计算机和工程图学’”。他要求学生把中文学好,把论文写美。
    
    他对学生的承诺是,决不耽误学生的学业一天时间。谭老师每次出差前,都会安排好研究生们各自的课业,如果出差时间较长,学生有要紧事,比如论文要投稿了,要让他签意见、有新想法要与他讨论,那么,他就通过短信、电子邮件,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
    
    大多数人出差回来总是先回家,但谭建荣不是,如果踏上杭州的地面没有超过午夜,他总是先去研究所,因为他知道,他的学生和同事这时候还在工作。
    
    (杨影 洪慧敏 金聪伟 单泠 傅炜琳)200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