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考场的学生,每人手里捏一枝玫瑰

浙大创意设计类专业首次面向全国自主招生

发布时间:2008-01-21来源:


    本报讯(记者 艾丹青 通讯员 周炜 实习生 彭坤)一场面向全国的选拔考试,260朵粉红的玫瑰花——昨天,来浙大考试的学生每人手里都捏着一枝玫瑰。考试结束后,连人带花一起出了考场,等候的家长一时懵住了:怎么考试还发小礼物啊?其实,这朵花是浙大创意设计类考试的笔试题之一。
    
    今年是浙大首次对创意设计类专业进行自主招生,学校推出建筑学、数字媒体和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招生总数约为140人,其中20%至50%为自主招生预留计划。招生以“冬令营”为形式,录取标准是“宁缺毋滥”,胜出者高考时可加30分录取。浙大的名气,加上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火爆,考场里“五湖四海”的考生都齐了,最北的来自黑龙江、辽宁,最南的来自云南、贵州。
    
    笔试现场——题目不难而且很好玩 要拿到好成绩不容易
    
    上午11时半,安徽师范大学附中的女生小张乐呵呵地走出笔试试场。雨中等候的妈妈赶忙迎上前来,询问情况。小姑娘咧着嘴笑答:“题目太好玩了!我把握挺大的!”
    
    考的啥题目?其他家长纷纷凑了过来。她似乎还沉浸在考试兴奋的状态里,“唰”一下把手里的玫瑰花竖起来:“一共就四道题,第一题就是考这朵花。把花的元素分解,再重新创作四个画面。”
    
    稍懂艺术设计的家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更多人不知所云。笔试铃声响后,260多名考生鱼贯而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枝玫瑰。
    
    试卷收集完毕,记者趁着空当走进考场。黑板上写着四道题,第1题就是玫瑰花再创作,第2题是设计立体图形,第3题考察素描功底,第4题注重空间想像。
    
    监考教师整理试卷时,记者扫了几眼考生答卷。由于试题开放性强,形式和色彩限制也不多,考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每套答卷都像一本精致的画册,最绝的是一个考生把玫瑰花瓣掰下来,粘贴在答卷纸上,很像一个工艺品。
    
    笔试没有想像中那么高深,但相比同类考试突破也不小,大部分学生反映,笔试题目不太难,都能答出来,但要拿到好成绩不容易。
    
    面试现场——考生没被开放性题目难倒  反被生活小常识给绊住了
    
    “10比9”,浙大从招办、工业设计系等单位精心挑选的9位考官坐成一排,一组10位考生坐成一排。很多考生说,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个阵势,不少学生自觉败下阵来。
    
    “看看这个图画,你能想到什么?”“你简历的第30页是什么内容?”“如果你自己做一个网站,你准备做什么?怎么赢利?”“你心目中有没有最丑陋的建筑?”似乎这些面试问题不难回答,很多考生马上就反应过来,陆续给出答案。
    
    面试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简短自我介绍,看图阐释,问答或辩论。其中,看图环节最体现想像力和创意思维。一道题目是一幅图,全红色底,中央有一个小的黑圈。回答最精彩的一个考生说,红色代表血液,黑圈代表香烟圈,烟圈不断扩大,像在一点点吞噬人的生命。
    
    让人意外的是,考生没被开放性题目难倒,反被生活小常识给绊住了。一位老师问一个女生:你的床多大,几米乘几米?估计是太紧张了,这个女生想了几秒说:“1米2乘1米吧。”考官善意地笑着说:“比你的身高还短,你怎么睡啊。”
    
    考眼力的面积问题也让不少人犯难。考官问考生:你的卧室有多少平方米?12,15,20……答案不同是肯定的,但有些数字稍显离谱。一名考官索性环顾一下面试的会议室,问大家:这个房间有多大面积?几乎每个人回答都不同,说准的还真不算多。
    
    命题理念——创意设计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看你是否有童年的感性思维
    
    不拘一格的题目让一些考生和家长摸不着头脑,浙大的创意设计类专业,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笔试结束后,杭二中一个姓皇甫的男生胸有成竹。他的体会很有启发:“很多题目是在考发散性思维,联想能力。这和个人积累有关系,我习惯于平常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记在脑子里,然后碰到类似或相同的就横纵向比较一下,这种思维锻炼派上了用场。”
    
    实际上,笔试开始前一晚,学校曾对考生进行了一次集体“培训”。当时,浙大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应放天跟考生们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把你们的童年和现在嫁接一下,你就成为获胜者。因为童年充满了有趣的感性思维。”
    
    专家组为面试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考题,考生不必担心会被“问倒”。“东边不亮西边亮,西边不亮中间亮“,应放天鼓励考生,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感性思维和想象力,有幽默感和情趣就更好了,“创意只代表与众不同,并不代表最好。”而浙大建筑系系主任王竹教授则提醒大家,对事物有独到见解是可嘉的,但天马行空时要注意“任何精彩都是有逻辑的,任何创造都是有制约的。”
    
    话题延伸——自主招生能否  选出未来的创意精英?
    
    欢迎拨打85109999   谈谈看法

    
    “这座城市的创造力让我惊叹!”这是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对杭州作出的评价。最近几年,杭州LOFT产业风起云涌,杭州锁定创意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红火的前景背后有一道全国性的难题:创意人才匮乏。
    
    自主招生和创意经济,一个是上游的人才培养,一个是下游的产业链条。当这两个最招眼球的新生事物碰到一起,会引来怎样的连锁反应?浙大首次对创意设计类专业实行自主招生,会不会给创意人才培养带来不同寻常的催化作用?这种完全不同于高考的选拔模式,能培养出中国未来的创意精英吗?欢迎读者拨打本报热线85109999谈谈看法,尤其欢迎创意经济业内人士分享您的感受。 
    
    链接—— 浙江大学2008年  创意设计类自主招生笔试题
    
    1.玫瑰印象。按提供的玫瑰花在四个正方形方框(10cm×10cm)中,提取花的元素,在方框中分割出四个画面,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每个画面用文字简要阐述,色彩不限。
    
    2.按提供的下列图形创作3个以上的立体形态,要求从某个角度看投影图是第一个图形。(图形:正方形,有两条对角线)
    
    3.在A4纸上画一个立方体透视图,光线从前左方来,用铅笔画出黑白灰关系,要求透视准确,明暗关系准确,大小构图自定。
    
    4.以你熟悉的一个教室为主题,以教室中出现的常见物品为造型元素,进行重新创作,写实抽象均可,色彩不限,大小构图自定。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