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头条

今年的“城市设计工作坊”开在浙大

8位教授和50位大学生一起设计开放的运河博物馆

发布时间:2008-03-17来源:新闻网作者:3898



    由日本早稻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三所大学联合组办的“城市设计工作坊”活动今年开在了浙大建筑系。3月17日上午,这一延续两周,称为2008“大运河国际论坛”暨“城市设计工作坊”的活动在小河直街启动。杭州市规划局局长阳作军说,这一活动借助了国内外的高端研究资源,全方位地研究大运河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逐步建立持续研究的平台和制度,将为宣传大运河,为“申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城市设计工作坊”是1993年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保罗切克拉里教授(Paolo Ceccarelli)发起的,一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和建筑的本科学生参加,主题均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这一已经延续了十几年的国际化教学实践活动首度来到中国,也是中国大学首次参加这一活动。“城市设计工作坊”曾经参与过法国、意大利、墨西哥、越南等地的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参加本次活动的8位指导教师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佐藤滋教授、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保罗切克拉里教授、美国加洲大学伯克立分校的彼得波森曼教授和浙江大学的王竹教授、华晨教授等。
    
    佐藤滋、保罗切克拉里、彼得波森曼3位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分别表达了对这一活动的期待。保罗切克拉里教授说,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大运河,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参与大运河的规划和保护工作,他感到非常幸运。佐藤滋教授说,“城市设计工作坊”在越南、意大利等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市民和支持,他相信,这次活动的成果会产生非常多种多样的博物馆模式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想法,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华晨介绍,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来自四所高校的50余位本科生将混编组成研究和设计小组,围绕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与规划,对拱墅区周边的loft公园地块、桥西历史街区地块、拱墅路老社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信义坊等数个典型地块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研究报告和城市设计方案,让大运河成为既能保留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又不影响原住民现代日常生活的一个“开放式的博物馆”。
    
    浙大建筑系主任王竹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和教学活动,而是结合了教学与城市管理和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多种元素。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根据惯例,每个方案最终必须采用英语和母语两种语言来表述,研究过程和成果将全过程公开展示、公开点评和公开专题性论坛,欢迎有兴趣的市民参与。
    
    上午的启动仪式后,教授与大学生们进行了运河第一印象之旅,他们先游船考察大运河,然后又骑上自行车,继续他们的第一次现场考察。18日上午,他们将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进行第一印象报告,并进行工作坊分组。
    
    (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