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理学院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一年,2008年3月19日下午,院长贺贤土召集部分学术骨干和青年教授进行了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对科学研究与理学院学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与会的青年教授讨论热烈,在相互的交流中也深受启发。
贺贤土首先分析了国家中长期规划及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给理学院的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贺院长谈到,理学院的规划要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要多合作,多交流,争取在国家十六个专项上有显示度。学院的发展要有新的突破,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特别要注意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我们要象猎头公司一样,善于发现人才,一旦发现拔尖人才,就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引进。
贺贤土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谈了科学研究的五点体会:第一,科学研究有突破,就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学术氛围,即学术民主。贺院长回忆,当年在北京九所听彭桓武先生讲课时,总是有一位中年男子不断向彭先生提出问题,彭桓武先生一边讲一边与对方展开讨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贺先生当时非常纳闷,后来才得知,与彭桓武先生展开论争的就是著名科学家程开甲先生,正是有了这种自由的、活跃的学术氛围,使得研究工作屡获突破。第二,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好的idea需要很好地提炼,我们要很好地学习、总结、感悟他人的良好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彭桓武先生就经常对贺先生说,“3”与“1”之比“3”可看作无穷大,贺先生把这种近似处理方法运用到原子弹过早点火概率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多物理规律的认识。第三,要善于总结,不仅要总结自己,也要总结他人,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带给人很多启迪。第四,就是兴趣。兴趣,不是随心所欲的,是有一定的目标,并建立在正确的思维方式之上的,会随着工作程度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更需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第五,就是理论要与实验密切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才更有意义。宏观的理论有了,重要的参数拿到,我们才能design。
化学系长江特聘教授唐睿康谈到,学科建设中,建立平台、重视人才、自由的研究、促进团队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建立平台,就需要有先进的设备,要瞄准一流研究。理学研究中,要创新就是要有发散性思维,要突破常规,可以紧跟目前研究的热点,也可另辟蹊径,在争取投入的方式上,一方面是积极争取大项目,一方面是努力做出展示性成果吸引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