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发现中草药单体抗癌新机制

发布时间:2008-03-26来源:


    本报上海3月25日讯(记者黄辛)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教授刘明耀实验室的血管新生与疾病研究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发现了中草药单体抑制肿瘤的新机制。有关最新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该项研究是与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合作完成的。
    
    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院福克曼(Folkman)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肿瘤在没有养分的供应下,只能长到2~3立方毫米;一旦有新生血管与其相连,肿瘤获得营养,以几何级数迅速生长,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新生血管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肿瘤转移,导致人体死亡。因此,血管新生对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试图利用血管新生抑制剂来抑制肿瘤。2004年~200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相继批准两种血管新生相关新药上市。血管新生已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领域,通过抑制血管新生来抑制肿瘤被科学界称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肿瘤疗法。更重要的是,由于该方法是通过切断肿瘤的养分供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理论上对绝大多数肿瘤都有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据专家介绍,血管新生不仅影响肿瘤,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甚至与艾滋病、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黄斑病变、牛皮癣等70多种疾病相关,欧美等发达国家专门成立血管新生研究中心,以发现更多的相关药物。英国《自然》杂志载文称,未来几十年里,血管新生研究将改变目前药物的面貌,全球至少50亿人将从血管新生研究中受益。
    
    在这一背景下,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成立了血管新生与疾病研究组,通过筛选影响血管新生的中草药单体与蛋白,以发现新的可能药物,并研究其分子机理。
    
    刘明耀领军的研究团队发现,中草药单体藤黄酸能通过抑制血管新生来抑制小鼠肿瘤,这种作用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2(VEGFR2),引起细胞内FAK、c-Src、AKT等多条信号途径变化,最终抑制血管新生,从而“饿死”肿瘤。研究发现,用藤黄酸治疗的肿瘤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小鼠生活正常,而未治疗的肿瘤迅速增大,小鼠逐渐死亡。研究还发现,藤黄酸只需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浓度的1/10,就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新生而抑制肿瘤,说明抑制血管新生药物治疗肿瘤与传统化疗相比有低剂量、低毒性的特点。
    
    《癌症研究》是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会刊,SCI影响因子7.65。AACR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致力于全面、创新和高水准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其科研成绩卓著,在业内享有盛名。
    
    据悉,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的血管新生研究小组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血管新生研究的多种模型,并参与建设上海市公共技术平台——细胞信号网络中的血管新生相关信号平台建设,目的是发现更多可能的血管新生影响因子,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同时申请发明专利,争取更大的成绩。
    
    (黄辛)200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