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和高中生分享南极故事:校长借穿科考服拍照

发布时间:2008-04-24来源:


    在往返南极的雪龙船上,有电视,但没有电视信号,只能用来看碟片;有近170个同伴,但女性只有7人。在南极,内陆队出发时有人献花,但只是塑料花……
    
    前天晚上,刚刚从南极科考回来的浙大地球科学系博士崔祥斌,在杭师大附中“名家讲坛”上收到了一束鲜花,这让他感慨地说:“在南极,可是没有鲜花可以收的。”
    
    当晚,小崔与杭师大附中的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南极的故事。这些故事美丽而又艰辛。小崔说:对于美丽,希望大家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对于艰辛,希望大家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校长给小崔“让”出讲台
    
    在小崔之前,登上过杭师大附中“名家讲坛”的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一位便是浙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郑强。
    
    “我可不能和郑强教授相提并论,我还只是个学生,只是跟大家做一次学生间的交流。”虽然小崔这样说,但是,前天晚上,杭师大附中校长刘诚平却亲自为小崔“让”出了讲台。
    
    “我想,今晚,我该走下讲台了。”身为地理特级教师的刘诚平说,自己也可以说出不少关于南极的知识,但与小崔比起来,那都是“纸上谈兵”。而当晚,刘诚平一见到小崔,便被他身上那件红色的中国南极考察队服所吸引,他还向小崔借了衣服穿在身上,并拍了张照片留念。
    
    “一个人要成才,首先就要做一个有识之士,多与名人交流,自然能了解更多的知识,而同时,更能了解到他们是怎样成才的。”刘诚平说,这次学校请来小崔,除了丰富学生们的科学知识外,也是想告诉学生们一个人的成才道路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
    
    小崔公布自己的邮箱和电话
    
    “南极,有‘烂银半壁梅,碎玉一窗花’的细美,也有‘红日当头昼复昼,风雪满怀程兼程’的单调和艰辛,对于前者,希望大家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对于后者,希望大家有适应环境的准备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相信不久的将来,南极会有大家浪漫而又坚毅的身影。”这是小崔演讲的结束语。
    
    虽然觉得自己不能称为“名家”,但小崔很高兴自己可以站上讲坛,他说:“在私心里,还是偷偷地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老师,因为一直很想当一名老师。”
    
    结束演讲后,杭师大附中的学生们还向小崔提出了各种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小崔来不及一一回答,于是他将自己E-mail和手机号公布在了投影仪上,他表示,如果同学们有关于南极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一定会很认真地回答。
    
    他说,让大家认识和了解真实的南极,对南极感兴趣,是他该做的。
    
    -南极故事
    
    “行尸走肉”般穿越西风带
    
    在去往南极的路上,小崔便吃了不少苦。其中,让他最难受的是穿越西风带的日子,“对于第一次坐船出门的旱鸭子来说,自己就仿佛是行尸走肉,只能躺在床上,饭也吃不下,整个晕了。”
    
    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常年刮偏西风,风速很大,终年浪高在7米以上。
    
    另外,南极内陆的雪地,也并不是想像中那样平坦,而是异常颠簸的。小崔说,在雪地车行进的时候,队员们一般只能躺在车后厢里,即便这样,还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往车厢上砸去。
    
    17人抱头大哭的一场生日会
    
    从冰穹A返回中山的途中,机械师崔鹏惠的生日到了,一起的队友突发灵感,“我们去锯了块圆圆的雪,然后撒上了出发时携带的蜂蜜和奶粉,再锯了两根冰柱插上当蜡烛。”小崔说,这就是大家想尽办法做出来的生日蛋糕,有人说味道还不错,“但我吃了,觉得真的不怎么好吃。”
    
    生日会的最后,所有17名队员都落了泪,有的队友甚至抱头大哭,大家纷纷拥抱在一起,一路的艰辛顷刻间化成了永恒的友谊和真情。
    
    客场“对战”企鹅侥幸得胜
    
    前晚,他展示了很多自己拍摄的珍贵照片:似西湖残荷图的海冰,像一大朵棉花糖的冰花,如龙似鹰的极光,还有让讲座现场一下沸腾起来的帝企鹅。
    
    “能够和企鹅合上影,算是件幸运的事。”小崔说,科考队有规定,队员不得肆意惊扰企鹅。更何况,南极是企鹅的主场,人类是客场作战,要拍照,只能悄悄地靠近它们,到一定的距离后便不能再靠近了,否则企鹅就会惊慌地跑开,或者干脆往地上一趴,用肚皮滑冰,很难追得上。
    
    “想要和企鹅合影,只能悄悄行动。”小崔说,而他们比较“侥幸”的是,遇到了一对好奇的企鹅,“它们看到停泊在冰面上的‘雪龙号’后,跑过来参观,于是,我们就有幸拍下了照片。”
    
    -现场提问
    
    收集垃圾是小崔三大任务之一
    
    学生:在南极的科考,肯定会产生生活垃圾,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小崔:其实,在南极科考,我一共有三大任务,第一是科考,第二是写科考日记,第三个任务便是收集生活垃圾。一路走,内陆科考用的油桶会一个个地用完,这样雪地车拖拉的雪橇上就会有腾出的空间,可以用来存放生活垃圾。我们事先都备有编织袋来装这些垃圾,之后运回国内。
    
    南极科考对全球变暖问题有帮助
    
    学生:你们做的这些科考研究,究竟对普通百姓有什么意义?
    
    小崔:我的科考任务,主要是利用冰雷达探测冰盖厚度与形态,从而研究南极大陆上冰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到底这些研究,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也许不是马上可以看到或真切可以感受到的。但我想,我们的科考,对于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全球变暖以及环境问题的研究,肯定会有帮助。
    
    据预测,如果南极的冰雪融化,可以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65m。那么现在南极冰雪的融化速度到底有多快,在怎样移动?这些也都是科考的内容。
    
    抹防晒霜、戴面罩来应对紫外线
    
    学生:南极的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特别强,科考队员们是怎么防护的?对当地动物有影响吗?
    
    小崔:平常我们就抹点防晒霜来对付紫外线,有时也会戴个面罩。其实,臭氧层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所改观,而且它有季节性。影响肯定是有的,不过,对于南极的生物来说,生存环境是渐变的,它们自然会有其适应能力,我相信生命是很顽强的。我并不是研究生物的,所以不能很准确、具体地告诉大家影响到底有多严重。
    
    (郑艳琼 郭婧 林晓莹)2008年0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