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世纪医学模式”探讨大众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08-06-27来源:


    现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看病贵、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831.58亿元,比去年增长25.2%。而逐年增加的财政支出,能否根本解决13亿人口的看病吃药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中国女医师协会,参加了由中国女医师协会和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新世纪医学模式研讨会。聆听了各位专家对于新世纪医学模式的解读。
    
    并且,记者就医学模式问题,连线了中医评论员毛嘉陵。
    
    关于医学模式的探讨,并非定论,但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来看,或许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
    
    魏慧 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医专家组首席专家
    
    新世纪医学模式

    
    新世纪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医学模式。主动治疗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身做的以引导锻炼为主的运动处方、行为处方与非药物疗法。重视局部(患部)治疗的同时,还重视患者整体(全身)的辅助治疗。它紧紧地抓住未来医学的核心之核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类自身显在的与潜在的疗能。
    
    新世纪医学模式为医学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强调在当代生物医学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社会环境因素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作用的途径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方式。
    
    新世纪医学模式把患者的康复、利益,人们的健康长寿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强调了健康的公平性、社会性和控制性以及健康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要积极开展有利于调动人们自身健康显能和潜能的文体锻炼活动。
    
    新世纪医学模式对现在与未来的医学的发展起到提示和规范的作用,它有助于基础、预防、临床、康复、美容、养生及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等各医学学科和领域摆脱旧模式的束缚,从单一只把患者作为被动接受治疗对象的、旧的现代医学模式框架中解放出来,而发展与进步至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新世纪医学模式。
    
    贾谦 中国科学技术部信息研究所中医发展战略课题组原负责人
    
    非药物疗法可养生可治病

    
    中医不仅用药,还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简便易学的非药物疗法:砭、针、灸、导引按跷、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
    
    各种非药物疗法既可以养生,也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尤其是,群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非药物疗法自我治疗和保健。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需要和日常强身健体的需要。即使对重大疾病,非药物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在SARS肆虐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教授邓中光就用针刺方法治疗数例发热患者,很快痊愈,避免了这几位患者被送进SARS病房。
    
    魏慧强教授提出的新世纪医学模式强调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意义,特别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行进行非药物疗法对自身治疗、保健与养生的意义。这尤其适合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花费约占全国医疗费用的80%,采用新世纪医学模式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尤其可提高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田从豁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要强调医患互动、主动治疗

    
    新医学模式更多强调自然疗法,尽量在治疗过程中少影响其他脏器。要充分认识自然疗法并利用好它,为主动治疗服务。首先,医生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充分调动患者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比如针灸有诱导作用,有利于调动病人的抗病能力。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的大学医学教程中,没有一部教材讲到自然疗法。说明中医有很多精粹,但中医自身却没有重视起来。现在的中医学院的学生,不会导引、气功,只会扎针却不会灸,只重视手术却不重视疗效。
    
    自然疗法也好,新医学模式也好,广泛的应用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应用。
    
    秦麟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对中医的传统很乐观

    
    新世纪医学模式非常人性化,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从社会发展来看,世界医学潮流是调动人本身的能力,包括自愈能力,新模式是符合世界潮流的。
    
    其次,这一模式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现在还在讨论中。它借助非药物疗法将人的积极性全部调动出来。花费不多,效果好,符合社会需要。
    
    对于我们传统文化宝库的传承,我一直是很乐观的。我的立足点是:希望我们把这个新世纪医学模式做得更好,坚信我们的中医绝对不会灭亡。
    
    任在晋 中国女医师协会副秘书长
    
    不能用西医的思维验证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和西医本来就是两个思维体系,不能用西医的思维体系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
    
    我为新世纪医学模式总结了“十化”:人文化、科学化、思维方法立体化、系统化、安全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化、管理化、全程化、多元化、社会化。
    
    关于新世纪医学模式,可以让多方专家对此来研讨,形成多样的观点和补充,让读者多方位、立体地来认识新世纪医学模式。
    
    中医评论员 毛嘉陵
    
    我们为何讨论医学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医学模式?研究医学模式有什么学术和实用价值?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是人类医学思想和认识观的一个高度概括,它的形成来源于医学实践,反过来又对医学研究和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由于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深度,加之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医学模式。
    
    早在数千年前,中医药学形成的初期,就创立了“天人相应”的整体医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地球上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使其发生相应变化;自然界中的一些致病性生物,不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和危害;在人类产生了语言、有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思想交流、社会活动增多后,社会心理因素也对人体的生存状态施加影响。所以,在医学上不能将人作为单一的生物个体来对待,必须从自然、社会整体上来认识,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王璐 包晓凤)200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