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9名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四川彭州开始了他们以“四川同胞,浙大学子与你同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表达了浙大学子对四川灾区的关心和祝愿,送去了来自鱼米之乡最真诚的问候。
今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给浙江大学开展农村调研实践四名同学回信中也充分强调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献爱心、做贡献、长才干”,浙江大学医学院关注地震灾情,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决定组织学生到四川省受灾地区开展实践活动,送去爱心与祝福。
这支来自浙江大学的队伍由一名领队老师和八名学生组成,他们大部分是中共党员,也是自愿报名参与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方面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记者了解到他们一行人来到四川的过程中也克服了不少困难,他们中有很多人放弃了参与其他社会实践团的机会,不畏惧可能出现的危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四川。路途中由于湖南暴雨火车足足晚点了15个小时,至7月4日晚7点,他们终于安全抵达了成都。
作为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浙江大学的学子,他们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在祖国面对如此浩劫的时候,毅然前往灾区,积极主动担负起有志青年的社会责任。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能为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灾后重建工作给予实际的帮助,送去心灵的慰藉。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关注点一是灾区小学校的受灾情况和灾区孩子的心理疏导,另一个是对灾民安置点灾民的生活状况进行全面调研。
大手牵小手,心路一起走
7月7日早晨7点半,他们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彭州葛仙山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的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了解了学校的基本受灾情况。废墟中的一砖一瓦都紧紧牵动着他们的心,让他们感受颇大。
参观完震后的小学,他们按着预想的计划给葛仙山中心小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希望能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拾信心,今后健康快乐成长。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很好配合。他们从介绍美丽的浙江大学开始,先后进行了“健康生活——争做卫生小标兵”,心理游戏“优点调色盘”、“重建家园”,迷你奥运会等活动。孩子们踊跃参与其中,并在其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和崭新的体验,许多孩子都能够乐观地面对困难,并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在游戏的同时,他们还将浙大幼儿园孩子捐献的玩具送给了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使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在遥远的长江之滨有另一群的孩子在关心着他们生活的点滴。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与孩子们共同唱起了《感恩的心》的手语歌,传递着来自千里之外的良好祝愿和殷切期望。最后,孩子们仰起他们稚气的脸盘,向哥哥姐姐们保证他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场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深山送关怀,走访灾民点
下午,记者跟随着实践团在山路颠簸中来到了彭州葛仙山里的灾民点。灼人的阳光并没有阻挡浙大学子的一片热忱之心。
一到临时安置房外,他们就立刻做好了活动准备工作,并带来了写满浙大学子对灾区人民祝福的卡片和环保宣传手册,吸引了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小孩。作为医学生,他们用专业保健按摩技术为老人们推拿按摩缓解疲劳。浙大学子的细心服务让老人们将一天的疲倦丢弃一旁,浙大学子带来的礼物也让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村民们还向他们详细地诉说他们当下的生活状况。
记者采访了领队佟鑫老师,了解到他们此行主要是了解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他们带来健康与祝福。在定点推拿的基础上,他们一拨人分散开来,每人携着一叠厚厚的问卷调查一户户走访。他们耐心的倾听着带着浓重川味的普通话,详细的记录每一项需求。地震英雄少年欧阳宇航,受浙大学子的邀请也参与进行了这次走访活动,帮助队员们当起了小“翻译”。
队员们还对熙玉村的刘村长进行了采访,并了解到当地现在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抚以及医疗卫生知识。在采访中刘村长还提到了当地的蔬果的销售问题和在栽培技术问题,希望可以得到浙大学子在技术和宣传方面的支持。在采访的最后,刘村长对浙大学子给予当地群众的关心和照顾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通过这次深入灾民点走访、医疗保健宣传、关爱灾区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浙大学子将自己的热情在这里释放挥洒,同时也完成了没有来到四川亲身奉献的众多浙大学生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夙愿,也让灾区人民充分感受到这份厚重的情谊。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