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的点燃拉开了为期16天的奥运盛会的序幕。因奥运而来的世界各地的人们也逐渐由忙碌变为欣赏——欣赏奥运、欣赏北京,欣赏中国。这一点,从来中餐厅吃饭的记者们身上就可以看出。
作为服务餐厅的志愿者,观察人们就餐时的表情,“偷听”餐桌话题是颇有乐趣的事情。记者们餐时的话题从开幕式前的如何排班、怎么剪辑的技术性问题渐渐转变为赞赏开幕式、讨论比赛项目、研究北京哪里好玩;放在桌边的工作计划表大多换成了地图、自助游攻略和奥运纪念明信片;而以往来去匆匆的脚步现在也放慢下来,连原来只点外卖的人们也开始坐下,尽情享受中餐带来的味觉盛宴。
昨天,一位操着纯正英国口音的老先生又一次来吃晚餐。上一次他来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他抱着厚厚一叠转播计划表,冲进来便对我说:“You choose for me please. Nothing but quick!”(你帮我选几个菜,没别的只要快就行。)看他如此匆忙,我也不敢怠慢,连忙选了两个人气高做的又快的菜,并请他稍等片刻,可是一个电话还是把他叫走了,点好的菜也只有打包送到他的房间。而这一次,他显然换了一副心情,一进门便微笑着和每位服务员打招呼,怀里抱着一本北京景点指南和一张中国地图。落座之后,他很仔细地把菜单翻来覆去研究了很久,并认真地向我们咨询什么菜口味鲜适合作主餐,什么开胃菜是酸甜的,而什么中国面食比较受欢迎。一看就知道,他这次是真的很轻松的来享受的。
上菜的间隙,他把我叫到身边,摊开那张中国地图,先指着背面的紫禁城全景图咨询我哪里是故宫的核心,哪里是皇帝的寝宫,哪里最值得一看。原来他明天终于可以休假,要去这久负盛名的Forbidden City了!接着,地图翻了过来,他说工作结束后要环游中国,去西安,去上海,并让我把这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指出来。随后,话题转移到了刚过去的开幕式上。
“Did you go inside and watch it?(你现场看了么?)”他问道。
“No, it’s a pity that I didn’t have the ticket.(很遗憾我没有门票)”
“Oh, I was so lucky to get a ticket! It was really awesome!(我很幸运地得到一张票。实在是酷毙了!)”
“I know. I watched on TV.(是的,我看的电视。)”
“Ha ha, London must be so nervous!(哈哈,伦敦可要紧张了!)”
其实赞美的话听了不少了,这一次我的心里依然乐开了花。
接下来,给他上菜时,这位老绅士突然又问到:“Why are you always smiling?(为什么你们总是微笑?)”
这个问题一下让我愣住了。微笑是服务的要素,没有什么为什么的吖。
正当我还在组织语言准备回答时,他夹起一块肉放入嘴中,接着说道:“I’m really impressed, the smile, of course and the food!(你们的微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还有这些美食!)”
是的,我们的微笑,代表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