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上午,一场由300余位师生、校友参加的“王仁东百年诞辰纪念会”在浙大玉泉校区举行。原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吴敏达,原浙大党委书记黄固,原省人大副主任、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王启东,浙大校长杨卫共同为王仁东铜像揭幕。王仁东铜像将永久存放于浙大玉泉校区第四教学大楼门厅,供往来师生观瞻。
王仁东先生是我国应用力学家。1939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1946年,他经竺可桢推荐赴美国考察进修,在美国期间,他提出的破碎机破碎功计算公式至今仍为世界破碎行业广泛采用。1949年,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王仁东继续在浙江大学任教。他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创办了化工机械专业和力学系,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带头深入工厂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还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20余门新课,为培养中青年师资队伍和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呕尽了心血。
杨卫与原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洪启超,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原浙大党委副书记周文骞,58级化机校友香港竞成贸易公司董事长程景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王飞跃,浙大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工程力学系系主任黄志龙,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伯耿,家属代表王立新,过程装备及控制研究所所长郑津洋等分别在纪念会上发言。浙大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也发来纪念文章,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在纪念会上代为宣读。
王启东说,纪念王仁东先生百岁诞辰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时机。我们最受感动的就是在他身上看到那种毕生努力想要振兴中华的心情。王启东曾是王仁东先生的学生。怀念恩师,王启东说“上好他的课并不容易”,当时用的是美国教材,王仁东先生课堂上会教给学生很多自己的公式推导,而且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王启东后来给王仁东做助教时,发现给学弟学妹授课的很多内容从前没上过,只有加紧学习赶上。
周文骞用“几经风雨,壮志依旧”形容王老先生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极左路线的冲击,但却丝没有改变拳拳报国之心。在最为肃杀的时期,周文骞在路上遇到王先生,用他惯有的上海口音对他说,“现在机会正好读书,多读点书将来总归有用。”“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良知负责。”58级化机校友、香港竞成贸易公司董事长程景春说,当年王先生就是这样开导自己,对此他感慨不已,“王先生的那番话我让我一生受用,现在的年轻人要向王先生学习,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
王飞跃说,王仁东先生是自己研究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听过王先生半堂《断裂力学》的课。“那天先生到晚了,显得很疲惫,话也说得很慢,两天以后传来先生逝世的噩耗。”他后来得知,王先生为了那堂课提前半小时从家里出发,几百米的路程以往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到,但那次先生却用了一个小时。“直到今天我还不忍去想象先生是如何忍受着病痛一步一个台阶挣扎到教室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此生只有用心体会。”
专程从香港赶来与会的程景春更是满怀感激之情,回忆了他以归国华侨的身份入学浙大的情形。在求学浙大时,他与王仁东先生的交往,以及王仁东先生无论生处何时何地均以“良知”对人对已对事的言行,对他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浙江大学,培养了我!
另悉,《松篁诚笃——王仁东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文集》近日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