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30日讯(记者黄辛)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翔凤,11月28日在上海首飞成功。这一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飞入世界新型民用客机的行列。
28日12时23分,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张庆伟向试飞指挥员下达放飞命令。蓝白相间的ARJ21翔凤飞机在众人瞩目之下,缓缓启动。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飞机陡然提速,不到10秒钟便掠过近千米的跑道,昂首飞入天空。
随后飞机不断爬升,直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试飞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飞机飞到崇明岛上空,随后折回。其间,最大飞行高度达到4000米,回到机场上空后,又在900米及100米高度进行了两周盘旋。13点24分,飞机平稳着陆。此刻,全场一片沸腾。
此次试飞的ARJ21飞机没有安装座舱设施,机上只有正副试飞员和一名观察员。担任机长的试飞员赵鹏走下舷梯说,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金壮龙表示,这次首飞成功对探索中国民机发展模式、建立中国民机研制生产体系、推进大飞机项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ARJ21系列飞机完全由中国自主完成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并在总体技术、气动布局、系统综合等方面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
当天的试飞获得了超过5000项测试数据,经过分析之后,将对飞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起到关键作用。ARJ21总设计师陈勇说,一句话说就是一次突破,完成三个任务,检查一下这个飞机的起落特性、转弯特性,还有要把飞机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查一下,“今天测试的数据非常宝贵,我们初步掌握和印证了飞机气动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首飞的是ARJ21家族中的基本型号“—700”型飞机,该型飞机瞄准的是国内外广阔的支线航空市场,飞机设计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最大航程3700公里,最多可设置90个座位,今后ARJ21还将推出加长型、公务型等派生机型。
据了解,此次首飞成功后,这一“国字号”飞机产品随即进入试飞试验、适航取证等投入市场前的最后冲刺。
ARJ21项目是中国首次按照与国际接轨的适航标准进行研制,目前国内唯一申请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型号合格证、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受理的飞机项目,研制过程受国家民用航空局适航标准的监督。
飞机的研制采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合作的模式,采用了大量国际成熟先进技术和机载系统,其适应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指标在全球支线飞机中居于领先地位,飞行速度与干线大飞机相当。
目前,ARJ21支线客机的订单已经达到208架,其中美国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通用电气商业服务公司订购了25架。金壮龙表示,ARJ21目前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20架,取得适航证后,有望在2010年中交付首个用户山东航空公司。
据悉,我国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目前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总装基地有望落户上海临港新城。有关专家认为,ARJ21的有关经验对于大型客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