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科研反哺教学毕业生不愁就业

发布时间:2009-04-17来源:


    本报讯(通讯员单冷记者宦建新)离毕业还有半年,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60个有就业意向的同学都已被用人单位“抢走”。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市场,该专业的毕业生“销路”不降反升,应届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6.7。毕业生这么“畅销”,得益于该校“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
      
    据介绍,2008年初,浙江大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以来,根据中央试点办要求,结合高校特点和学校实际,采取了“3+2”的模式,即将正式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3个阶段。经过深入调研,浙江大学提出了学校长期、中期和近期3个层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着力推进学校的品质提升,通过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浙江大学启动了全校性的“科研战略与机制创新研讨”活动,在强调特色的基础上鼓励跨学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学校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教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组织大团队,沉下心来搞科研,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2008年,浙江大学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面和承担任务总量上均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学校科研经费达17.0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8.13%%。
    
    “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使得浙大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科研方向定位实现了同步。很多教授纷纷亲自编写教材,在实验室和工程现场的素材趁着课程改革的“直通车”,大量进入本科生的课堂。这些课程结合与国家的重大需求对接的科研项目,追踪学术前沿又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知识。
    
    (20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