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浙大西迁遵湄办学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发布时间:2009-06-29来源:作者:6908

6月27日上午,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遵义市在遵义湄潭县城文庙隆重集会,纪念浙江大学西迁遵湄办学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为此次活动发来贺信。
    
    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孔令中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文彬,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张友尚和部分西迁老科学家子女,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副校长吴朝晖等出席。会议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玉芝主持。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学业,为国家保留一批知识精英,浙大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办学。从1937年11月11日出发,初迁浙江建德,继迁江西吉安、泰和,再迁广西宜山,穿越江南六省,行程五千余里,最终于1940年2月抵达黔北,在遵义、湄潭、永兴定居办学达7年之久。期间,学校不仅在战火硝烟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成就了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创造出了一大批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也在西部播下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开创了办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发展篇章,使浙大崛起为“东方剑桥”。
    
    路甬祥在贺信中说,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历史,在海内外浙大人心中,是一座永远的丰碑。我们纪念西迁遵湄办学70周年,就是要教育广大师生牢记那段历史,继承和弘扬浙大前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主动担当历史赋予的重任与使命,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创新知识、攀登科技高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做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着力营造和谐、协调、创新、合作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顽强奋斗,改革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和新的辉煌。
    
    龙超云指出,浙大与贵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始终保持着真挚友谊。改革开放以来,浙大与贵州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加强了协作和交流。浙大对口帮扶贵州大学,支持贵州大学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浙大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第二故乡,竭力支持和帮助湄潭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签订校县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双方不断总结和挖掘浙大湄潭办学的宝贵历史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真抓实干,富有成效,谱写了校地合作、东西互助的崭新篇章。
    
    张曦指出,办学遵湄谱写了浙大师生追求真理、科学报国的时代壮歌,见证了浙大师生艰苦卓绝、弦歌不辍的奋斗历程,诠释了浙江大学竭尽知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培养了浙大师生与遵湄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纪念西迁遵湄办学70周年,就是要进一步大力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学子发奋读书、立志成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再立新功;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求是精神,切实将治学做人的崇高风范转变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要进一步光大传统友谊,继续发挥浙大资源优势,服务西迁沿途地区现代化建设,携手开创浙大与遵湄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会上,浙江大学向湄潭县人民政府捐赠70万元人民币,支持浙大西迁办学旧址的保护和维修。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先生的儿子——卢永亮、卢永芳先生共同向湄潭县人民政府捐赠人民币10万元。贵州省、遵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贵州大学、浙江大学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求是寻根”校友团的海内外校友代表,以及湄潭县的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纪念会。
    
    在当天活动中,参会领导为“西迁办学纪念碑”揭幕,并参加了“求是林”植树活动。浙江大学还在湄潭县举办了“西迁——我们的集体记忆”座谈会,追思西迁历史,弘扬求是精神。企业家校友参观考察了当地企业,并与湄潭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浙大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湄潭浙江大学办学旧址、永兴万亩茶海,考察了湄潭县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