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为新生上入学教育课

如果你在学历史我非常钦佩你因为你非常有耐心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发布时间:2009-08-31来源:都市快报


    大学怎样选专业?有两条标准:一是符合国家发展,二是发挥个人专长。如果你逻辑思维强,最好不要选文科,因为这样很难发挥你的优势;如果你的想象力特别好,千万不要学化学,因为很可能会爆炸。
    
    听到这段话,浙江大学的新生们笑了起来。上周五,浙大本科生院副院长陈劲教授给09级新生上入学教育课,题目是《论大学生成才之道》,主要告诉同学们大学四年该怎样安排,该学哪些知识。
    
    (注:浙江大学是入学一年后才分专业,开学教育课是每年这个时候的传统项目)
    
    前两年多读经典
    
    陈教授说,本科四年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第二年是接受通识教育,掌握批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
    
    同样是一门历史课,我们中学时候学是为了高考,但大学时候学是为了反思历史的规律,通过历史来研判一个国家兴衰的规律。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学习百科知识,因为这些知识现在你不需要学习、死记硬背,网络上都有;或者买本大英百科全书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怎么去找到这些知识,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到底是对是错。要带着批判性学,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自己的思考,才会提高。
    
    大一的选修课,我建议大家不要学太简单的,简单的含金量低。可以学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可以激发自己潜能的课程。
    
    把课程简单看一遍,不算通识教育。课程相关的著作要好好读读,读经典。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学到政治经济学时,去读了《资本论》,这样我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考试水平就跟别人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强学科经典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中国文化,要把《道德经》、《论语》好好读一下,能背出最好。把这两本书理解透了,中国文化你就掌握得比较好了。
    
    这样学习有什么好处?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学习。
    
    第二年选专业要根据自己的思维特色来选,交叉学习。
    
    现在计算机搞得好的同学通常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是学心理学或科学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很多计算机开发和模仿人的智能,而对智能的研究通常是学心理学或科学的人在做。所以准备选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要多学一学心理学和科学。
    
    如果你选材料学,那么你要学好计算机。因为材料研究到后面基本就在计算机上操作;如果你是管理学的,最要学的是工程,因为没有工程知识的话,你的管理学就会学得比较肤浅;学金融的要学数学。
    
    一、二年级的学习不轻松,需要大量阅读。
    
    后两年交叉学习
    
    第三、第四年是专业教育,这是创新和超越的学习阶段。仍然鼓励大家交叉学习。
    
    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是构建知识结构。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将来的发展。总体来说,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分四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尽可能把这四块结合起来学。比如工程技术人才要花四分之一时间去学科学知识、四分之一时间学工程科学、四分之一学工程实践、再花四分之一学人文社会知识。
    
    我还建议每个同学都学一学生物、天体和地质,接下来这些领域的发展会很快,另外再学语言、哲学和历史。如果你在学历史,我非常钦佩你,因为你非常有耐心,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你在学什么什么专业,那你太着急了。
    
    本科学习后面两年就要交叉学习,学双专业。如果你说四年不够学,也欢迎大家学六年,推迟两年毕业也无妨。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学毕业三年后从事科研,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为那个时候真正懂得知识应该怎么用。同学们要多跟研究生或优秀的同学交流,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第三、第四两年需要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多读近十年的学术论文会对你专业知识的增加非常有帮助。
    
    70%的时间学知识 30%的时间学社交
    
    
我们本科的另外一块教学任务是非正式教育,包括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多少,要因人而异。如果你认为你的社会活动能力够强了,就把更多时间用到专业知识上;如果觉得自己个性比较内向,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就多参加参加社会活动。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开发自己不擅长的,如果已经很擅长,再去开发就没有意义了。
    
    社团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用的,但要平衡时间。大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划个比例,应该把70%的时间用到学习上,30%的时间去学社交。
    
    除了参加社团、公益活动外,多听听学术讲座。我自己深有体会,听讲座很受益的,大学期间我听了很多数学讲座、人文讲座,这对当时读工科的我帮助很大。很多同学基本在教室里学习,学到后面成功率比较低,因为他没有超越本专业,没有开阔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2009-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