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是浙江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但从18日开始,就有800多位高年级同学比新生先期到了学校。中文系2008级的小郭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都是担任浙大本学年“学长”的同学,在新生进校最初的一段日子里,辅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我们的工作是让新同学们尽快融入新集体,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尽快了解如何上大学。”小郭说,“我刚进入浙大的时候,连报告厅在哪里都不知道,学长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愿意为今年的新同学服务。”
有了学长 新生不再迷茫
浙江大学开始实施“学长辅导计划”是从2005年学校开始推行“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时开始的,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本科生招生处提出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建议。
这一计划的倡导者和组织实施者之一、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金海燕,具有多年的学生心理辅导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经历。金海燕认为,每个人初到一个新的环境,肯定会有孤独感,尤其是进入大学,又是一个关键的人生转折期。新生能否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不仅关系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效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今后的职业发展。
金海燕介绍,“学长辅导计划”是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的一项内容。通过这项计划,学长成为浙江大学的学生工作在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工作者之外的第5支重要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学长们所起的作用是其他4支队伍不可替代的。
“学长辅导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从在校老生中选拔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良、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志愿者担任学长。学长辅导岗位分专任学长与项目学长两类,工作内容涉及思想引导、生活适应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
新生进校时,每个新生小班都会配备由3~5名学长组成的学长组,每个学长组负责一个新生小班的辅导工作,组织形式新颖的活动,帮助新生班级成员尽快相识,建立互信关系,为个人和班级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生在跨进校门的那一刻,学长就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接过他们手中沉重的行李,带他们到宿舍,指点他们办入学手续,帮他们认识校园。”金海燕说,“因为有了学长,浙大的新生不再迷茫。”
2008年底,在经过3年的实际运作之后,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出台了《浙江大学本科生学长辅导制暂行规定》,对学长从遴选、配置、任务、责任、工作评估和表彰都作了制度化的规定。
独创的“破冰之旅”
在今年6月份高考刚结束的时候,浙大为迎接新生而进行的工作已经早一步开始了——800多名来自各个院系高年级同学学长志愿者接受了学校特别安排的的培训。当时报名非常踊跃,各院系的报名人数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的人数。
在2009学年的学长培训会上,每位学长都拿到了一本以“奉献、责任、成长”为关键词的《学长工作手册》。手册编印得十分简朴实用,有老学长的工作方法介绍和经验总结,有各院系、学园、管理部门老师的联系办法,还包括“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手册”。这一部分内容列出了9个团队游戏,从“建立团体契约”、“营造活跃的团体氛围”,到“短时间内认识更多的人,增进彼此的相识”,再到“培养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和“初步形成大学生涯规划”,9个游戏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一独创的“破冰之旅”,引导新生入学后快速完成从陌生人到团队伙伴的历程。
培训会上,有82位2008~2009学年的学长受到学校的表彰。工科实验班的江建平是2006年入校的学生,他已经是一位有两年经验的学长了。他说:“我2006年进校的时候,也是学长带着我们开始走进大学新生活,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所以我愿意自己也成为一个称职的学长。”
教育学院的应孟泠也是一位老学长了,她对当年进校时迎接她的学长仍然记忆深刻,她说:“我会永远感谢我的学长,他们帮我迈出了大学的第一步。”
公共管理学院的学长叶枫至今依然与她带过的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她知道当年的新生也报名参加学长工作时,她高兴地说:“这是一种传承和接力,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我自己就是在与学弟学妹们一起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人生最为剧烈的成长与蜕变。
(本报记者 陆琦)2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