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世界范围内,仅仅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就超过1000多万,中国占200多万。整个世界癌症发病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中国而言,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我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病人由于肿瘤而死亡,与此同时,从事肿瘤治疗的专业医务人员及专业科室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肿瘤的治疗现状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肿瘤治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各科医生对就诊的肿瘤患者,往往不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规范的综合治疗手段。”在中国科协第3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专家们以“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困惑与思考”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我国肿瘤治疗的现状
“在我国,一位肝癌患者去医院就医,可以选择去消化科、化疗科或是肝胆外科等多个科室。患者往往会盲目选择科室,影响最佳诊疗的进程。而各科医生对就诊的肿瘤患者,也往往不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规范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欧美国家,由于实行了多年的专科医师制度,绝大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机会接受到标准和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这些国家,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高达68%,而在我国则不足25%。”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吕跃简单明了地指出我国肿瘤治疗的现状。
何谓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南方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张军一这样描述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肿瘤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结合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改变,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有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治愈率、生存期,并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张军一认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应该包括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制度、多学科联合查房的制度、公共治疗技术平台建设、多学科共同会诊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和分科实施的制度。
多学科综合治疗难在哪里
“医院各科室经济利益的驱使,是首要问题。”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教授陈虎表示,每一个科室都有各自的利益——都是局部利益。解放军307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张伟京说:“根本问题是医院的体制问题。医院的一个科室,奖金、发展、生存问题都要自己解决。现在很多医生各种肿瘤‘通吃’、各种手术‘通做’、各种治疗手段‘通用’……实际上还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生存与发展,困惑着每一个专业医生。”
其次是人才问题。“我们现在的肿瘤学科,临床和科学家队伍非常薄弱,知识面狭窄,没有创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郭坤元说。
深圳第八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吴江则认为:“我国肿瘤教学没有课程。肿瘤医生的组成都是来自各个科的支持,知识很零散,所以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
第三是医疗卫生制度问题。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赵燕说,医改新政经过3年多的酝酿、争论,终于出台。肿瘤学科如何在医改新政下做得更好呢?肿瘤已经成为一个慢性疾病,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随访,国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已不能满足肿瘤患者的需求,所以“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张伟京认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但依然处于“吆喝”阶段——“忽悠”多于现实、口头多于实际、形式多于内容,理论是人人赞同,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对此,张伟京开出的“药方”是:教育是基础,机制体制是关键。
真正实现肿瘤治疗多学科联手
郭坤元认为,多学科联手需要专科、专病、专家化。肿瘤学科需要有一个临床和科学家组成的队伍,参与实现综合治疗基础上的专科、专家化的治疗。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成立了以肿瘤单病种为科室建制的肿瘤诊治中心,包括肝癌中心、肺癌中心、食管癌中心、乳腺癌中心、鼻咽癌中心等。”吕跃认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真正实现,必须大胆地进行理念创新的科学实践。建立以肿瘤单病种分科的收治模式,是从机制体制上实现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最有效措施。
吕跃表示,应当强调肿瘤诊疗的规范化、专科化,强调培养合格的肿瘤专病(专技)专科医师,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肿瘤专科医生同时具备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各专业、各科室密切协作、携手共进,这必将最大幅度地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并大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沙龙上,也有专家对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表示出担忧。吴江就认为,要真正实行科学合理正确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不单是医疗界和肿瘤医务工作者的问题,而且与社会、政府、医改、财政投入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在现有的条件和状况,单依靠医疗界自身的努力,要在综合医院切实实现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困难很大,至少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
(2009-10-16)
本周值班编辑 卢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