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性能产业与祖国共辉煌

——中国高性能十年赶超

发布时间:2009-10-21来源:科技日报

60周年国庆刚刚过去,但社会上掀起的回首60年来中国巨大变化的余热未散。更多的企业在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种种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究竟是否与祖国一同在发展。中国的高性能产业也在回顾着往年的沧桑,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中国高性能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

从耻辱到自主

曾几何时,“玻璃房子”事件一直纠结着新中国一代又一代计算机研发人员的心。但从1993起,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曙光公司先后成功研制和推出了从曙光1号到曙光5000,现在曙光6000也即将推出,每一代大系统的推出,无不代表着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中国高性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中国的高性能产业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着,北京有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我们不要停,一直朝前走,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独立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理想也是发轫于一穷二白的境地和国际巨头重重限制的窘境当中,但是,中国还是有了自己的高性能服务器,而且是应用在了全国各个领域当中,就拿曙光5000来说,从技术层面,曙光5000的效率可以看做从曙光开发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到今天效率最高的,效率高达77%,这个数值已经非常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从应用层面,曙光5000的正式推出可能解决国家大规模的,更先进的工程问题,比如上海大飞机的制造,先进药物的设计,大型舰船的模拟船身,几十万吨级的货轮设计,可以说是上到航天航空,下到地质勘探,到气象预报,几乎在整个国民经济上都有它。

再谈高性能服务器未来十年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历军曾经表示,“10年前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在追赶国外,10年后我们是在赶超国外。”一字之差,说明了国内高性能产业与国外相对比距离是越来越近了,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加一把劲第一个赶上国外技术水平,同时要超过它,这就是历经十年艰辛后,心态的变化,实际的市场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上,将会是采用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甚至是国产的应用软件,这样的产品能够普及到整个国家各个领域中。

国产化,很多人直接想到的就是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技术——CPU。据了解,在中国正在研制的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机曙光6000里,将会采用自主设计的国产高性能CPU,甚至国产操作系统。而如果这几方面都实现了国产化,说明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和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基本上能和国外技术并驾齐驱。当然,也只能说是赶上,还不能说“超越”。在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方面,依靠国家863计划的支持,研发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百万亿次超计算机曙光5000A的曙光公司,现在正与国内的主要科研机构同力协作,研发相关应用软件软件。

跻身国际 超越梦想

2008年11月,用以衡量全球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制造实力的TOP500排行榜官方机构发布了最新的名单:由曙光公司研制生产并部署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百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曙光5000A以峰值速度233万亿次、Linpack值180.6万亿次的成绩再次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这一成绩不但代表着中国将拥有除美国本土之外速度最快计算机的国家,同时上海超级算计中心也以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用高性能计算平台。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成绩,也代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水平离世界的水平更拉近了一步。

6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渐昌盛,而中国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一直是激励各大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十几年来,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尽管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国家政策支持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双重努力下,在未来10年间,将是中国高性能产业大展宏图的10年。

(2009-10-21)

本周值班编辑 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