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合作如何再升级?

发布时间:2009-11-04来源:科技日报

■ 核心提示
    
    
清洁煤技术将成为中美能源合作的一个优先的领域。中国的能源中,69%来自于煤。中国是全世界煤藏最丰富的国家,没有理由抛弃自己丰富的资源而不利用。但在利用过程中,造成了污染,排放了二氧化碳,这个环境压力,迫使中国在寻求工业、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的维持,是两条腿在走路,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开发任何节能技术,中国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就只能是“微笑曲线”,两头高是发达国家得到的利益,而在曲线最低点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走向可再生能源的时代,不可能有别人给的免费午餐。掌握核心技术,这才是最终的出路。

将新闻进行到底

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来中国访问,此前,美国已派骆家辉、朱棣文等两位华人部长联袂访问中国“推销”能源合作。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领域有许多相似之处,此次奥巴马访华,可能给中美能源合作,对中国方兴未艾、却似乎已经产能过剩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

——发展困局——

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巨大的白色风机沿东西风向排列,随着大风吹过,硕大的叶片缓缓旋转,发出嗡嗡之声,而叶轮转动产生的电能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输送电网……

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处于内蒙古最好的风场——辉腾锡勒风场。2005年一年,卓资县先后引进了7家风能投资商,但只有3家开始动工,大部分风场都被闲置。真正开始发电的,只有大唐电力一家国有电厂。今年,卓资县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0万千瓦时,但由于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在已建好的风场,近一半的风电机组闲置,只有2/3的风电能上网。

内蒙古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赵钢表示,目前内蒙古正在开发和已开发的风场都是国电、大唐等五大国家电力公司,因为只有这些大型企业可以负担得起初期的亏损。由于有节能减排的强制性要求,这些煤炭电力企业必须在未来逐渐增加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

内蒙古以及辉腾锡勒风场的困境具有普遍性。据国家电监会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还有近1/ 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

在比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除了风能面临“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外,太阳能利用也具有相似性,核心技术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国手中的多晶硅,其产能过剩和低价恶性竞争压力加大。截至今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多晶硅产能已超过14万吨/年,而2010年世界预计需求不到8万吨。

——时机判断——

可再生能源商业化时代尚未到来

据悉,中国将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高到15%,目前比重约为7%。据商务部测算,到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约为1860亿美元规模,2020年,达到550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杨宏伟在日前绿色搜狐举行的活动上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时间和技术。据研究,太阳能商业利用技术在2013年前后才能得到大规模利用,换句话说,如果要让新型太阳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技术还有一段时间。但中国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需要满足能源的供应;二是在能源使用,特别是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欧洲国家为商业利益鼓吹可再生能源

“尽管欧洲一些国家鼓吹可再生能源,我们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能源短缺去开发可再生能源,而是看到了气候变化问题可能对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带来影响,或者说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因为要应对气候变化而发生一些倾斜,这样一些改变,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一些欧洲国家考虑到这些变化,在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上动手比别国早一些。目前,他们通过向中国等出售可再生能源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获取了丰厚的商业利益。”杨宏伟说。

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说,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如风力发电机组、多晶硅生产会产生污染,而且其制造过程还是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即使世界能走向一个可再生能源的时代,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很多可再生能源的低端环节生产会到中国来,而这些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

——合作方向——

清洁煤:高效利用我国消耗最多的能源

面对目前中国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杨宏伟说,清洁煤技术将成为中美能源合作的一个优先的领域。

“对中国来说,煤炭不得不用。怎么高效率地去用,怎么把煤炭利用过程当中的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这就是清洁煤技术,美国在煤炭利用技术上很有优势;此外,在核能、核电技术方面,美国的一些公司也拥有较先进技术,如核能三代技术等,中美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在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中美合作也具有潜力。”杨宏伟说。

叶莺说,中国的能源中,69%来自于煤。中国是全世界煤藏最丰富的国家,没有理由抛弃自己丰富的资源而不利用。但在利用过程中,造成了污染,排放了二氧化碳,这个环境压力,迫使中国在寻求工业、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的维持,是两条腿在走路,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大饼并没有吃在中国的嘴里,从今天走到可再生能源变成现实的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中国喝西北风吗?中国天天晒太阳吗?就算要用风能,谁能保证每天给吹八级风呢?”叶莺说,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意图是好的,但问题是不能违背目前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是中国必须在既有的化石能源基础上,减少能耗,提升环保价值,使之有一个持续的成长过程,加快速度走向可再生能源。

据悉,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约占69%,石油约占20%,天然气约占3%。专家预测,到2020年,煤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比重仍会占到60%以上。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4%,比先进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考虑开采、输送后,我国能源系统总效率仅约11%,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绿色建筑:辐射节能的方方面面

杨宏伟说,建筑节能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推动节能的一个重点领域,涉及面非常广,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力消费,包括提高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全国夏季空调制冷的效率、节能灯推广、增强建筑门窗密封性等,因此,中美能源合作里,提出了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合作。

“从建筑行业推动绿色建筑目标以及框架合作,其本身没有攻击性,可辐射面很广。如地板是木头的,涉及森林湖泊;地毯与化工原料有关,涉及石油化工;建材制造过程用到工业用水,跟水资源短缺有关。它覆盖面很广,又没有威胁性,事实上又可造福民生,但执行中到底有多大力度,参与企业到底有多大付出?就要看双方政府的诚意与执行的决心了,但这个落脚点本身,我觉得是用心良苦的。”叶莺说。

智能电网:能否摆脱“微笑曲线”?

美国将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智能电网系统推销到中国来,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杨宏伟说,“智能电网”有它的优势,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根据不同的电源转换不同模式。目前中国的电网面临较大挑战,随着风能发电一些电源的增加,如果负荷太大,电网为了保证安全就会跳闸,发的电太多不行,必须要关机,电源安全问题增大。电网传输的环节进行一个智能化技术,可以,但不能全都依赖于技术。

叶莺认为,“智能电网”这一类型的技术推广一定要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的电网都是国营的,而美国的电网都是私营的,在私营的电网操作的经济模式以及商务模式,在中国可能无法炮制。

“我要强调的是,不只是‘智能电网’,任何其他技术都一样,中国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就只能是‘微笑曲线’,两头高是发达国家得到的利益,而在曲线最低点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血汗永远是留在低谷的地方,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属于他们的专有技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走向可再生能源的时代,不可能有别人给的免费午餐。掌握核心技术,这才是最终的出路。”叶莺最后说。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