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如何完成新布局

发布时间:2009-11-18来源:科技日报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更成当今全球经济的头号难题。非常时期,以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拉动的短期刺激政策只能应用短期。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摸索出一套长期的振兴内需方案,这个方案不能因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效益。在这样的严峻时刻,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再也不能回避的话题。

那么,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会面临哪些新课题?信息产业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吗?在产业迁移的大背景下,信息产业又将完成哪些新布局?

信息产业举足轻重

在以扩大内需扭转金融危机的政策下,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共同话题。这对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也对IT企业的战略能力提出考验。

首先,从分散化走同集中化,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关键词是“管理”,从窄域扩张到广域是新时期管理的最大挑战。

如何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深入、细分已经成为主流趋势。2009年,不断涌现的行业隐形冠军以及苹果的如日中天再次说明,对于通用IT设备提供商而言,全面向消费转型,绝对引领时尚才是出路。而如果想覆盖行业,通吃已经不可能,找准一个或几个技术点,深入吃透才是关键。今年,一些长年耕耘细分行业的厂商不断获得IT巨头的青睐,纷纷入股或并购,看来,IT企业正在对细分的新课题做出回答。

再者,从制造化走向品牌化,渠道是基本通路。目前,中小企业对品牌树立最为迫切。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广的范围内传播品牌知名度——电子商务成为中小企业品牌转型的新解答。IDC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2万亿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相比2007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这与2008年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低落的市场信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大IT服务比重

产业的升级和振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能过剩的难题,而精益生产则是解决之道。加大IT服务的比重,是IT产业应对这种转变的必然选择。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头号难问题,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2008年,我国钢铁产量为5亿吨,实际上产能已经是6.6亿吨,同时还有5800万吨在建项目,加起来产能超过7亿吨。

精益生产能相对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难题。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还面临的另一难题,是从单纯的供货商向具备美誉度的品牌厂商的转型。在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经营压力下,这种转型还必须是快速的。快速实现品牌推广和加大国内营销力度的渠道在哪里?——在电子商务中。

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知识和网络复合型中小企业主群体也已逐步形成,中国的产业升级在新一代的中小企业群体中看到了曙光。随着中小企业向电子商务大“移民”,IT厂商的思路也日渐清晰。

物联网仍需十年

在社会信息化整体缺乏亮点的2009年,物联网成为热门词汇,引得IT厂商蜂拥而至。但是,这究竟是金矿还是陷阱,仍需谨慎思考。

物联网为什么这么火?首先,它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其次,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

物联网真的能马上带来真金白银吗?概念的风靡并不能代表这一时代即将来临。

首先取决于应用是否成熟。RFID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之一,早在2004年,沃尔玛就要求供货商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标签,并乐观地估计,这项物流管理改革在2005年年底便能完成。然而,直到2007年1月1日,100家大型供货商才陆续完成RFID标签提供——成本是最大的障碍,仅仅是为了满足沃尔玛的要求,生产商将要花费130万—230万美元来实行RFID标签。

RFID从概念走向应用用了近5年的时间,而业内人士估计,对于刚刚兴起的物联网,要克服成本、技术等因素,从概念走向现实,还需要至少10年时间。

(2009-11-18)

本周值班编辑 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