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开车,左转弯时易出车祸

浙大教授一项有关公共伤害的研究和城市交通有关

发布时间:2009-11-25来源:钱江晚报


  (主持“车祸伤”研究的朱善宽教授。 李翔 董旭明 摄)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伤害控制研究中心,最近新出了一组与车祸伤害相关的研究结果,主持这项研究的朱善宽教授希望公众接受这样一种观点:车祸伤跟普通疾病一样,有病因,也可以预防和避免。
    
为了避免车祸,你应该知道这些常识:
    
老年人左转弯时发生车祸的几率远高于直行和右转弯;
    
一周当中,周五这天发生车祸的概率最高;
    
5.5公斤重的婴儿在车速40km/h时,瞬间产生的冲力有110公斤……
    
有些结果已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
    
朱善宽教授回浙大之前在美国做了多年的车祸流行病学研究。朱教授说,车祸发生的时间无法预测,但却是相关的环境、装备、行为及人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探究驾驶者、车辆、环境、时间等各种因素与车祸发生的相关性,可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车祸,避免车祸。

    
    
像传染病一样可预防
    
    
为了说明车祸伤也是一种疾病,朱教授用摩托车头颅伤和疟疾作了对比。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的疾病,而车祸伤是通过车祸时产生的瞬间能量带给人的伤害。它们均是宿主、病原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朱教授说:“传统观念上,伤害被认为是事故,碰上事故的人觉得是自己倒霉,或是命中注定,是不可预知的。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伤害既可以预测也可以预防,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道路交通伤害也不例外,所以交通事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是不可避免的。”
    
    
为何常在左转时出车祸
    

    
朱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各个年龄段的驾驶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车在十字路口左转时发生车祸的几率远远高于右转弯和直行。
    
    
这是为什么?!
    
    
朱教授解释,大家都知道,最容易发生车祸的地段就是十字路口。有眼科专家证实,老年人的视野范围比年轻人窄,也就是说,老年人开车转弯时本身就很难做到左右环顾安全通过。在左转弯时,要穿过对面直行的车流,视野变窄加上年纪大的人判断力可能迟缓,也就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发生车祸。
    
    
朱教授说,以后如果车辆生产更加个性化,可以根据人的不同年龄段定制汽车,针对老年人可以将视野和刹车等系统制作得更加适合老年人驾驶。
    
    
但针对现在无法改变的现实,朱教授说,除了提醒老年人在左转时集中注意力外,将来在汽车设计上可进行相对的改进。
    
    
5.5公斤宝宝产生110公斤冲力
    
    
避免车祸伤还有一个重要的提醒,朱教授说就是安全带,这个已经提醒过无数次,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系安全带可以降低死亡率10倍以上。对宝宝来说,就是坐安全座椅。
    
    
“不少家长喜欢抱着宝宝坐在前排,认为这样抱着是最安全的,但研究发现,一个5.5公斤重的婴儿,车速为40公里/小时情况下发生车祸时,瞬间产生的力有110公斤,家长根本不可能用手抱住。而最坏的结果,不是宝宝飞出车外,就是瞬间被挤压在车内。婴儿的颈椎、韧带都没有发育成熟,当汽车相撞会对婴儿颈椎造成巨大压力,因而婴儿死亡难以避免。”
    
    
如果发生车祸时,婴儿或儿童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则可以大大减轻伤害。因为此时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转移到孩子最能承受压力的整个背部,同时使头、颈、躯干保持同步运动,从而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7点和18点最易出车祸
    

    
经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朱教授得出了车祸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一天当中,7点和18点是车祸发生的两个高峰。这与人们上班高峰时段相吻合。
    
    
而一周当中,最易发生车祸的时间是周五,这可能与人们劳累一周急于过赶去度周末或与家人团聚等因素有关。
    
    
在一年当中,最易发生车祸的时段是元旦和春节前后。
    
    
而让人有点难捉摸的是,一年当中三四月份车祸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朱教授说,这些时间段的分析,有助于交警分配警力,在事故高发时段增加执勤人员。
    
    
建立交通伤害监测系统
    

    
朱教授说,这些研究取自的车祸样本,基本上都来自美国,鉴于中国目前道路车辆突飞猛进的情况,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伤害监测系统。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伤害的数据来源包括交通警察所做的事故记录和少数学术机构所开展的以医院急诊室为基础的监测活动。
    
    
这两种渠道并不能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用于政策的制定、车辆的研制开发、道路的设计、安全教育、法律制定等。
    
    
一旦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就可以为减少道路交通事务所致损伤、残疾和死亡,改善道路状况,使道路和机动车的设计更加完善,卫生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
    
    
一只玻璃杯,如果摔到地面上破成小碎片,不论如何花了多少钱多少精力去修补,都还是无法修补回原来的杯子,所以预防是最有效的办法。
    
    
汽车本身不会撞人的,主要是开车人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伤害的发生。最主要行为因素是酒后驾车,不用安全带(或是儿童安全椅)以及超速行驶。而行人,骑自行车,电瓶车等人的不良行为也是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均可避免。如同疾病的预防,消除了引起疾病的因素,疾病就不易发生了。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