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会诊决定不按常理出牌

发布时间:2009-12-04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即将迎来140岁的生日。回首这140年的风风雨雨,留给几代医生和无数患者更多的是治疗与被治疗时的温暖片段。
    
    
尽管,我们不可能一一将其呈现,尽管,我们只能拾起星星点点,但是,相信这点滴温暖一样会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力量。
    
    
这两天,杭州很冷,还一直下着大雨。但是,一个久违的“电话”,却让浙医二院脑重症监护室的胡颖红主任特别温暖。
    
    
“没有胡主任,就没有我的女儿。”杨全娣在电话这端哽咽着,但此刻她很开心。现在,她的女儿郑烨正在马尔代夫快乐地度着蜜月,活蹦乱跳。
    
    
回想起当时的那场车祸,女儿在浙二脑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屡次病危。现在,她还难以相信眼前的幸福。女儿还能享受美好人生,不仅靠她自己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救护。
    
    
27岁时的幸福,被一场车祸撞碎
    

    
27岁时的郑烨,和她的男友在一个机关单位,两人座位也面对面,是幸福让人羡慕的独生女。
    
    
然而,一场车祸,把她的幸福撞碎了。
    
    
车祸那天,郑烨和两个朋友坐上面包车,准备出去爬山游玩。她还记得,自己坐在最后一排,看着窗外的风景,有点微微陶醉。如果不是死神降临,也许这天的行程,会非常美好。
    
    
她牢牢记住了这个时刻,当面包车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一辆直线开来的车子撞了上来。“哐!”面包车在公路上踉跄着打了个圈,车门随之掉下,坐在后排的郑烨也被狠狠地甩到公路上,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120来了,急救人员抬起眼睛翻白、口吐白沫的郑烨,就往当地医院送。当杨全娣赶到时,郑烨已经不行了,医生直接告诉她,医院无能无力。“头面部虽然没有摔破出血,但脑组织创伤严重。过高的颅压已经让脑组织移位,随时可能脑疝,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杨全娣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她没了,我也不要活了。”她一下子跪在医生面前哭喊恳求,唯一的女儿,要怎么才能活过来?
    

    如果手术,她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在当地医院院长的介绍下,郑烨被立即转送浙医二院脑重症监护室。
    
    
双侧瞳孔散大、心率下降到了每分钟44次。CT显示,郑烨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双侧颞叶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前额、脑内、硬膜外三处血肿,医生诊断为重型颅内伤。
    
    
按常理,只要发现一处血肿就应该立即手术,但经过检查,情况却出人意料。“郑烨是乙肝患者,凝血功能实在太差,血小板很低,只有2.5万(正常人血小板有10~30万)。而手术创面大,如果强行开颅,出血不易止住,她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专家多次会诊,决定不按常理出牌
    

    
治疗不能按常理出牌。神经外科专家多次会诊,并经过家属同意,决定暂时放弃手术,选择保守的药物治疗。
    
    
重症监护室里,医生时刻关注郑烨的生命体征。几天后,她的瞳孔突然散大,疼痛刺激反应消失,出现脑疝。医生立即为她气管插管,并用大量的甘露醇加强脱水,同时注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控制内出血。
    
    
“大脑是人体司令部,它发生变化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肝功能、肾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医护人员需要保护好病人的全身器官,一旦疏忽,可能就会产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等。”
    
    
每次下楼做CT,都是一场考验
    
    
那段时间,杨全娣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整天恍恍惚惚,就连老公和她说话,她也常常听不进去。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等待下午1点半的到来。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可以进去看看女儿,摸摸她的手脚,和她说几句悄悄话。
    
    
早上或者晚上想念女儿了,她就编着各种理由,偷偷摸摸跑过去。“即使被医生揭穿了,我也在外面等着,感觉到她的存在,也很安慰。”
    
    
每隔几天,郑烨就需要下楼去做一次CT,这也是最让杨全娣和医生紧张的时候。在监护室,充足的仪器设备时刻关注着病人的体征,但是,在去CT室的途中,病人不能带着仪器跑。“只有一根氧气管插着,我每次都担惊受怕。”每次等电梯,杨全娣都急得跺脚。而医生,也紧跟在一旁,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好几次病危,但药物治疗让她醒了
    

    
重伤时,医生都认为郑烨可能会变成植物人。而选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本身就是一次挑战,医生的压力都很大。况且,治疗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总是给医务人员出着难题,拨动着杨全娣一家的神经。
    
    
药物用得过多,就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产生副作用。两周时间,郑烨持续高烧,最严重的时候,体温从38度飙升至39.8度。
    
    
更要命的是,在用药的同时,医生发现郑烨是过敏体质,使用抗生素也受到一定限制。医生只能为她不断换药。
    
    
而长期卧床,气管插管,郑烨不能咳嗽,她的两侧肺部感染,痰培养中,发现了要命的铜绿单胞菌。
    
    
来来回回,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
    
    
但医务人员并没有放弃,每天24小时监控郑烨的状态,不停调整药物成分和剂量,维持全身器官的稳定状态。
    
    
2个月后,郑烨奇迹般地醒来,拔掉了插管。她的大脑功能没有受损,身体也逐渐康复,能下床走路了。转入国际保健中心休养了一周后,她康复出院。
    
    
翻开厚厚的一沓病历档案,上面满是当时医生的病历记录,其中某位医生的一句话让胡颖红印象深刻,“这次的传统药物治疗,避免了手术创伤和副作用,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