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X光机的百年升级史

发布时间:2009-12-04来源:


    站上机器,按下开关,仅10秒钟,一张清晰的X光片就拍好了。昨天,浙医二院放射科,拍片的病人络绎不绝。主任蒋定尧趁着空隙回忆起医院X光机的百年升级史。
    
    
从1911年浙医二院有了第一台X光机开始,到现在每天接待1000多位病人,X光机在百年升级中,历经了3个很有代表性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拍张X光片是件奢侈的事情。”蒋主任说,抗战胜利后,放射科已有3台X光机,可以进行常规平片与胃肠造影、透视等。在当时,设备已经不错。据传,当时摄一张X片需一根金条,透视一次需一块银元,价格不菲,所以近40年时间总共才拍了3000张片子,平均每5天拍一张。
    
    
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台东德进口的500毫安、一台国产200毫安X光机;除常规工作外,还开展胸部体层、颅脑与四肢的血管造影、支气管钡胶浆造影与脑的气造影等,并自行设计制作隔室透视。到了改革开放前,X光机的功能被大大拓展。
    
    
然而,在那个什么都凭票供应的年代里,X光胶片也是定量供应。所以,放射科也向临床科室定量发“摄片卡”,凭票摄片。正如当今的专家号“一号难求”一样,当时的“摄片卡”也是“一卡难求”,常有病人为此彻夜排队。
    
    
蒋定尧说:“有一段时间,放射科与浙江医科大学物理教研组协作,搞起硒静电摄影,使油墨粉在纸张上成像,以代替X光胶片,还真解决了不少问题。后来,为推广这项成果,还开了现场会。”
    
    
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X光机快速升级。“1978年,首先引进1250毫安荷兰飞利浦大型X光机,此后全科的旧机器陆续被各档先进机器所更新。”蒋主任兴奋地说,机器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正是有了先进设备的更新,使得放射科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能用影像学来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进行检查诊断,而且还能做三维立体观察、动态检查、仿真内窥检查等等。使放射科从一个医院的辅助科室,逐步走向一个临床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