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护理部传承“仁爱”精神

发布时间:2009-12-04来源:今日早报


    早报讯 去除衣裤、擦身、插胃管、洗胃、输液……刚交接班,急诊抢救室就送来一名百草枯中毒患者。陈水红护士长和几名护士见状,立即忙活开来。
    
    
陈护士长不停为病人擦拭沾到身上的呕吐物,以减少毒素被皮肤吸收。突然“哗”的一声,呕吐物喷射到她的身上,她只说了句“我没事,洗洗就好。”又投入抢救中去。
    
    
“以抢救生命为先,为病人做好服务。”浙医二院护理部主任王惠琴说,护理部的1200多个成员,始终以这样的心态工作,将“仁爱”撒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为临终病人修最后一次趾甲
    

    
走上护理岗位多年来,神经内科二病区的护士夏燕,对病人关怀备至,而一次夜班经历,让她开始明白一种来自临终病人的特殊温暖。
    
    
那天夏燕夜班,主班护士交代,那位“脑膜癌”病人转到了15号1床,癌细胞已经转移,治不好了,明后天就要出院。
    
    
新医嘱,15号1床补液。准备完毕,她端着治疗盘走进病房。
    
    
“大伯,还好吗?我是今晚的值班护士。”她很职业地问候。
    
    “
喔,好的好的。”声音虚弱而乏力。
    
    
她默默地架好点滴,排气。老人伸出握紧拳头的手,密集的针孔沿着两条静脉排列,难以找到“下手点”。
    
    
最后,她决定往脚上看看。一掀被,一股刺鼻的霉臭味。老人已很久没洗脚,脱去已露出脚后跟的袜子,黄而厚实的趾甲已长成弧形。她找到了一条稍膨起的静脉,终于穿刺成功……
    
    
出了病房,夏燕拿了把特大号指甲钳,回到病房。抬起老人的双脚,放进一盆热水里清洗,刚扳开大脚趾,脚趾缝里全是脚癣渗出液,皮肤抓破后露出了红色的糜烂面……经过热水的浸泡,她伏身仔细剪起老人已增厚的甲板。
    
    
大约半个小时,夏燕修剪完毕后起身,顺手把指甲钳丢进垃圾桶。老人连声说着“谢谢”,眼眶中闪着泪光。
    
    
夜已深,夏燕正准备下班。突然,铃声响起,“是15号1床”。等她赶到床边时,老人已经虚得叫不出声……老人安详地去了。只剩下床头柜上,一把孤单的指甲钳闪着白光。
    
    
“姑娘,你不知道他有多感谢你。你走后,他哭了,说他一生只有孙女和你给他剪过指甲……他说明天出院了买把新的送你。”临床的病人感叹说。
    
    
回想到这里,夏燕说:“那天晚上,我梦到大伯,他一身干净整洁。在我手里放了把亮闪闪的指甲钳。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仁爱”精神历经百年传承
    

    
与浙医二院140周年的年纪相同,浙二护士的“仁爱”精神也已传承了这么长时间。
    
    
“护理部要求护士和工友善待病人,规定寒冬时节使用便盆,须先用热水烫过,免得患者感觉冰冷。瘫痪的每周也要洗澡,绝无例外。”1931年的广济护校毕业生傅梅生回忆说。
    
    
永康小姑娘小徐,因冻疮高度溃烂,被截去双脚脚趾,被家人抛弃后一直由医院抚养着。
    
    
当她上广济护校二年级时,当时的护理部主任巴格罗,出资送它去住校念书。小徐很懂事,给她的五角零用钱,常放在口袋里不用。
    
    
抗战前夕,小徐毕业于杭州冯氏女中,巴格罗又资助她到宁波某高级护校进修。她在广济医院和浙医二院服务数十年后,如今已在杭州安度晚年,继续传承爱心。
    
    
广济护校撒下“仁爱”种子
    
    
在老广济时期,医院除了办医校培养医生外,还办了护校,专门培养护理人才。通过护校招考的考生,还得经过一个学期的预科班学习。
    
    
预科班时期,主要学习伦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基础课程。其中,伦理学是最重要的内容,贯穿整个护校学习始末。而其精髓就是:“患者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你的手中,你就必须全心地给他仁爱,一丝不苟地对他负责,不论是他吃进去,吐出来 ,还是拉出来的,你都必须仔细观察,从头负责到脚。”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浸淫下,浙二的护士们发自内心地关爱着他们的每一位病人。
    
    
而如今,医院护理队伍的基础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岗位的英语要求也不低。
    
    
至今,整个团队的本科学历达到50%以上,硕士6名,在读博士1 名。正是这支护理团队,一直传承浙二140周年的护理“仁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