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获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10-01-12来源:浙江在线

岑可法、周俊虎教授带领的团队,目前有了更为“大胆”的设想——将水煤浆技术应用在柴油机上,替代柴油,并且已着手了这一项目的研究。
    
    色拉油生产时留下的“宝贝”
    
    
色拉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浙江大学材化学院的任其龙教授课题组,发明了一系列“变废为宝”的技术,通过“分子结构修饰”和“吸附分离”等手段,从色拉油的下脚料中提取了天然维生素,成本低、纯度高。
    
    
任其龙教授课题组的这些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中的分子修饰与吸附分离耦合技术”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大地灾变的“听诊”和“控制”
    
    
岩土工程界有句话说:土越软的地区,经济越发达。沿海地区的土质通常较软,被称为软土地基。软弱土地区的版图面很小,却承载了50%的人口和70%的GDP。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地铁、电厂等重大工程建设,对地基的承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旦“不堪重负”,土质结构就会发生灾变,造成严重的后果。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为重大工程防震减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浙大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教授陈云敏的课题组经过16年的研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仪器,能实时监控土体结构的破坏过程,这些仪器不但能用于实验室、物理模型,还能直接用于现场。
    
    
同时,课题组开发了在软弱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控制地基沉降和地震液化的技术,相关技术被直接应用于国内外多项重大工程,并被电力、交通和建筑行业等四部规范采纳。其中2006年采用该技术处理地基的印尼一家电厂,已经经历三次强震,依然正常运行,而临近的建筑物震后破坏严重。汶川现场地震液化调查和重建选址的过程中,也应用了这一技术。
    
    (记者 江南 通讯员 周炜)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