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美文  博文

岳作功:浙大独特培养模式成就了我们

发布时间:2010-06-21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岳作功5513


    浙江大学历来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竞赛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从实际复杂系统中抽象化、理论化的能力,所解决的问题涉及工程问题、社科方向和自然现象探究等,这些特质奠定了数学建模在众多竞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直以来,浙大学子在国内、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很高兴能作为其中的一员发表自己的感言,我就从浙大具有的优势说起。我认为,认识自己的优势是参加竞赛的根本竞争力所在。如果连自己所能利用的条件和具备的优势都不了解的话,在竞争中就没有砝码可言。
    
    
从我作为参赛队队长的角度看来,模式尤为重要。以下三点,我认为对大家参赛会有所帮助。
    
    
一是学校的大力支持。这个非常重要。浙大投资130万元建立了数学建模实践基地,还有各种数模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如果我们参加数模竞赛,却感觉不到这些设施和投资对你的帮助的话,说明你还没有认真了解学校投入的这些资源和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此外,还有浙大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浙大并没有采取别的大学集中性中短期培训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数模教学整合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惠及全校师生,开放了各种不同学分和面向不同对象的数模课;但是在有些大学,他们的数模竞赛教学与高中时的奥数培训没有区别。事实证明:也许这些学校在国内比赛中会取得好成绩,但在国际比赛中未必,像浙大这样的模式已经拿到很好成绩了。
    
    
所以,试着去理解这些模式,把这些我们一开始以为很“水”的东西变成我们的优势,变成同其他大学竞争的砝码。你要试着去了解有着数十年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理解;要试着去理解浙大在内涵中的特质,这才是我们一直遥遥领先的原因,而不是在我们个人的能力。个人的能力远比不上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特质给我们提供的帮助。
    
    
其次,浙大自由的选课形式,这让我们学习各种必须的基础课程成为可能。浙大学科门类齐全,使得浙大参赛学生在组队和准备方面都有天然的优势;而且,浙大是一个工科色彩很浓厚的大学,丰富的工科背景知识降低了实际问题抽象化的难度。从浙大历年的获奖优秀论文都可以看到这一点,都有着强烈的以实用为导向的工程特色。在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中整合工科思维和工程经验,这绝对是浙大参赛者最大的竞争力所在。
    
    
另外,学科间自由的交叉和交流,推动了跨专业学生的各种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内化。比如以工高班为典型的学科交叉形式的教学模式,使参赛队员的知识面得以极大地拓宽,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接到问题时快速定位它所属的学科方向,找到在这个领域有直接帮助的理论,这种指导性的帮助作用是很关键的。没有宽口径的知识,就不能准确快速把握到问题的核心,相应耗费在问题定位上的时间也会大大拖长。当然,工高班仅是个例。但这些跨学科知识快速学习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是参加数模的同学应当不断培养的。
    
    
浙大在数模竞赛上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从它尘埃落地起,这些成绩都成为了过去,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价值,真正受人瞩目的永远是下一次。浙大在这条路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它有一定的优势和经验,但这些并不能构成下一次成功的充分条件。浙大已经用这些成绩证明了教学模式的成功,而我们则是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作为一名浙大学子的价值。
    
    
再次感谢浙大,感谢各位指导老师。
    
    
(根据2010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美国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奖(INFORMS奖)获得团队代表岳作功同学在2010年浙江大学学科竞赛颁奖会上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