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本次高校新设置140个本科专业集中在能源、纳米技术和物联网等领域,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浙江大学申请的两个工学类四年制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海洋工程与技术”获批新设,分别属“能源动力类”和“海洋工程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将培养学生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学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进行相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培养掌握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海洋工程与技术”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海洋、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本专业从业应具备的海洋技术、船舶工程和港航工程相关方面的计算分析、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特别强调了要求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培养具备海洋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及开发、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海洋工程与技术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这两个新设专业经过相当时间的准备,已完成了培养方案设计、教师配备、课程开设、实验条件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