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庆元古廊桥遇上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0-08-18来源:

浙江大学“对话庆元廊桥”暑期社会实践龙济组队员新闻09 田野
    
    逝者如斯。很多人和事都会被无情的时间车轮碾碎,但留住的,一定是那些看不见的“根”,“春天”的时候,它又生长起来。
    
    很幸运,我们这个社会实践小组在庆元,在中国古廊桥的故乡,看到的3座古廊桥,让我们既找到了“根”,又看到了“新芽”。
    
    在安南乡的偶遇那个80多岁还可以担起一担柴的老人,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太阳晒得特别起劲,我们找到了“余地桥”。本以为自己已经做足了采访前的功课,可是到了地方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资料上说:“余地桥是罕见的曲尺桥。直桥建于嘉庆二十三年,横桥重建于同治九年,2007年10月,村民对桥进行翻修。”我思忖了半天,仔细端详着这座曲尺桥,怎么也觉得不是曲尺型,很明显,它是一座“丁”字桥。就在这个时候,桥边的山路上走下来一位老人,十分瘦弱肩上却挑着一担木柴。我们便上前向他打听关于桥的事。他热情地回答我们:“那边建了公路,为了接上公路,翻修时就把桥加长了。”说着,老人指了指我们来时的那条公路。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曲尺桥大变身是因为既要契合现代的交通需要,又保住原来的桥不荒废。听完老人的话,我傻站在余地桥上,目送老人的背影远去。
    
    安南乡还有一座桥叫福寿桥,她常年“隐居山林”,“不喑世事”,想要见它,没有带路还真不行。福寿桥翻修并成为县级保护廊桥以后,县里就为它配了一名护桥人。守桥的老人现已经70多岁了,但脚力还是很好,走起山路来一点也不费劲儿。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福寿桥的故事:1998年的一天,一个不知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的人来到福寿桥,毫无理由地揭下廊桥的风雨挡板烧了。事后,县政府和村民齐力翻修祝寿桥。“我就是负责这座桥的安全的。”老人在故事的结尾时这样说,虽然“坚定”这个词现在很少用了,但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的就是“坚定”。四周真是安静,我打量着这座历经风雨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古廊桥,细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陶醉其中。
    
    同样经历了艰巨修缮工作的还有隆宫乡的龙济桥。初到龙济桥,就立刻被桥顶上那些复杂的东西吸引住了。就在我们搞不清楚上面那些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来了一位老人家。“龙济桥重修是因为一场火灾。”老人家是龙济桥遭火重修时的老木匠,他给我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桥顶上的东西俗称星斗,当时,我担心死了,真害怕拆下来就再也装不上了。”老木匠笑了笑,继续说:“不过,它看起来那么复杂,拆下来之后才知道很简单的。”说着,老人拿着手中的笔,在我的笔记本上给我画起了澡井的示意图。我专注地听着老人的一字一句,但还是看不太懂,不经意间,看到了老人脸上的笑容,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听老人说完,我们不约而同地看了看那复杂的桥顶,然后相视一笑,不用言语,已经明了。
    
    从这里,我开始明白,每一座廊桥,在重修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次触动人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