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王承绪从教八十载

发布时间:2010-10-10来源:浙江日报


    今天,我国比较教育学泰斗王承绪迎来了百年华诞的庆贺,当这位满头白发的百岁老人在弟子簇拥下步入会场时,掌声雷动。
    
    
老人一身浅绿色格子西装配一根喜庆的大红领带,尽管坐在轮椅上,但精神矍铄,微笑着和宾客打着招呼。从无锡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执教至今,这位世纪老人已从教八十年,桃李满天下,今日的庆生会上,从世界各地赶来为恩师祝寿的弟子有600余人之多。
    
    
“最让我敬佩的是恩师笃志践行的教育报国信念”,王承绪的学生张民选说。
    
    
1938年,王承绪考取“留英庚款”留学生来到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教育学。二战一结束,他就听从祖国和母校召唤,放弃令人留恋的英伦生活,中断正在进行的研究,推迟完成博士论文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国,践行“教育报国”的诺言。他搭上了英国战后第一艘开往中国的货船,因为货船需要停靠卸货,从伦敦到上海,沿途停停走走,漂了3个半月才回到祖国。
    
    
王承绪一生淡泊名利。7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授予他“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请他去上海接受颁奖,王承绪却回答:“抱歉,那天我要上课,来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为感动,他们认为“教育是教师的天职”,临时决定破例到杭州来为王承绪颁奖。
    
    
接触过王承绪的人都会被他孜孜不倦、永无止境的求知求学精神感动。王老在80高龄后仍是丰产期,出版了《比较教育学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专著。90多岁高龄时他还坚持给博士生上课,亲自指导了10余名博士生。
    
    
阚阅是王老93岁收的弟子,他说:“我刚读博士生时以为王老这么大年纪了,不会亲自给我们上课了。没想到,王老坚持用英文原版教材给我们上了一整个学期的课。”90多岁的王承绪先生还和年轻人一样,满怀热情地学起计算机,他的《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就是用电脑一字一字敲出来的。
    
    
与王承绪交往甚密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记得,每次看到王老时,他不是捧着书就是忙着在翻译,“我请他来北京,没想到他一下飞机就跑去图书馆查看有没有新资料。”王老喜欢泡图书馆是出了名的,考虑到王老年龄大了,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还特别为照顾王老而添装了电梯。
    
    
无论年长年幼,弟子们对恩师王承绪关爱入微的言传身教都刻骨铭心。张民选记得自己接受面试时,王老以鼓励的神情耐心地听着他不那么自信的回答,又平易谦和地指出答辩中的幼稚和不足。第二天一早,老先生竟然骑着自行车来到张民选在杭暂栖的简易平房旅舍,“他说来为我送行,还为我带来几十页有关英伦教育的影印件,嘱咐我在乡间教学之余,阅读原著,尝试翻译,并在阅读和翻译中学习教育的历史和理想。”张民选说起这段往事满是感叹,“这绝不仅仅是为学生的一次送行,而是一位伟大的教师,用他慈父般的关爱和独特的方式,给一个即将入门的弟子上的一堂让他永远珍藏于心的启蒙课。”
    
    
王承绪先生一直把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为座右铭。“没有新中国60多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的许多成绩都是不可能取得的。”面对祝福,王老谦虚地说,“今天的庆祝会与其说是为我百岁庆贺,不如说是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比较教育取得的成果和发展机遇而庆贺!”老人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发自内心。
    
    (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