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0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浙江大学为首届求是科学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时令课”——浙大教授开设讲座,解读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
10月9日晚上,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的讲堂座无虚席,听讲的学生挤满了过道。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何丕模和化学系特聘研究员史炳锋各自的研究领域与两位诺奖得主的相关领域接近,他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充分解读。两位老师演讲的一些内容很专业,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听讲的热情。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诺奖情结,所以不管是诺奖揭晓前的猜测,还是结果揭晓后大家对这些获奖领域的了解热情。”浙大副校长来茂德教授道出了浙大要为学生解读诺奖的缘由:“这样的讲座,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解释,让学生了解这些获奖的科学家是如何走上这条科研道路的,最后是怎么取得这样的成就的。”来茂德表示,今后这样的解读将成为浙大的一项传统,每年进行一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诺贝尔奖。
“以前大家都认为得诺贝尔奖的一定是高龄学者,一定是论文被大量引用的科学家,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就很年轻,不过36岁,而且石墨烯材料的发现也只是2004年的事,这么快就得奖,评委们是看到了这样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体现了科学的价值。”何丕模解释说,现在国内很多重大的科研项目都和石墨烯的应用有关,而他自己明年也将开始一项石墨烯方面的课题研究。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