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有着百余年历史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二期修缮工程基本完成,主楼、图书馆、1号楼、5号楼和6号楼等修旧如旧,重新面向师生开放。
之江校区建成于民国初期,原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之江大学旧址。占地660亩,是浙江大学现有六个校区中历史最悠久的校园,共有600多名法学院学生在此学习。2006年5月25日,之江大学旧址被国务院审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教会大学旧址完整地作为重点保护单位列入保护名录。
校区内40余幢建筑中,有22幢是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曾在主楼前大草坪上与全校师生的合影, 留有原美国驻华大使、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生活过的上红房,也留下了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朱生豪及他的南湖诗侣宋清如徜徉过的情人湖上情人桥。2006年,光华教育基金会尹衍樑先生捐赠浙江大学1亿元用于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07年秋天,浙大光华法学院的师生搬迁之江,开始了在之江校区的教学和科研,随即,学校设立“之江大学旧址修缮工程”项目,之江校区开始修缮工程。
修缮过程中,学校依照修旧如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原则,一期工程率先修缮学生宿舍、曾宪梓教学楼,7号研究生教学楼,以及食堂、浴室等,于2007年夏天之前顺利完成。2009年夏天,1号教师办公楼顺利完工;行政办公楼、图书馆、5号数字图书馆楼于2010年上半年启动维修,现已基本完成修缮。其中,1932年落成的图书馆是当时之江大学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之一,曾为远东地区最好的图书馆之一。修缮后的图书馆和5号楼统一命名为浙大图书馆法学分馆,开通了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等。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