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迁路,再续西部情。12月22日,浙江大学和西迁办学地遵义湄潭因医疗卫生事业再度携手。浙大—遵义市医疗对口支援推进仪式在遵义湄潭举行。浙大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分别与对口支援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今年3月,在浙江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浙大三所附属医院分别与遵义市3个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半年多来在远程会诊、仪器捐赠、人员进修方面展开了深入对接。在此基础上,双方又形成新的推进方案,在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数字化医疗、人才培训等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对口支援。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在启动仪式上说,一系列对接举措标志着浙大反哺第二故乡进入了新阶段。这不仅是大学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弘扬求是精神、履行文化传承职能的时代要求。浙大将在此次对口支援活动中不断凝练特色支援项目,进一步提升受援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医疗服务网络。
浙大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是第一次到遵义、湄潭,他说,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的。浙大在遵义湄潭地区办学7年,这7年学校取得了卓越发展,这不是偶然的。对口支援工作不仅是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也是浙大人一次重返第二故乡,寻求精神财富的宝贵机会。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也是第一次到湄潭,作为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他说,只有来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的医生最需要什么支持,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遵义市卫生局局长王朝擎说,遵义市正在进行二级医院建设,浙大的对口支援起点高、水平高,对于提高当地医疗业务水平,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素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启动仪式上,附属第二医院、浙大公共卫生学院和湄潭县人民医院三方共同签订了《临床与公共卫生培训基地合作协议》,基地将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并在当地开展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流行病学现场调研。除一系列人才培训计划外,各家医院还纷纷推出了特色医疗支援项目。附属第一医院将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开展重点科室(ICU)建设合作,帮助进行重症监护病房(ICU)规划和设计,并派高级专家到赤水帮助开展ICU各项工作。通过建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为当地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附属第二医院将通过“光明行”活动,为湄潭县人民医院所在的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及 80岁以上等贫困人群提供一定数额的免费白内障手术,并指导医院眼科医疗教学等。邵逸夫医院将在遵义市凤冈县人民医院开展心内科、骨科和妇产科的重点支援。
仪式由浙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主持。浙大副校长来茂德、党委副书记任少波等参加推进仪式。23日,陈子辰、来茂德、任少波将带领由各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小分队,分赴遵义、凤冈、赤水,开展援助对接活动。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