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头条

“浙大模式”从杭嘉湖平原走向非洲大陆

浙大——华友非洲农业发展中心成立

发布时间:2011-01-21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欣文 卢绍庆5584





    1月21日,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与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雪华在桐乡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由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刚果(金)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卢本巴亚大学,用3至5年时间,建立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为区域性的粮食蔬菜自给建设提供示范和保障。在签约仪式上,刚果(金)加丹加省省长穆伊斯表示,加丹加省是一个矿业大省,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农业发展来解决粮食进口问题。因此,我们感谢“华友”在农业领域的努力,感谢浙江大学给予这个的大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浙江大学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地方合作的新方法和途径,形成了“政府、高校和产业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三螺旋’结构工作模式”和“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湖州新农村建设”、“杭州和谐示范区建设”、“嘉兴城乡统筹建设”、“舟山海上浙江建设”、“东桑西移”为标志的“浙大模式”获得了广泛好评。
    
    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业于嘉兴地区,集钴金属矿产品采、选、冶及新材料开发为一体的有色金属跨国企业集团。华友钴业非洲地区总裁陈红良介绍说,刚果(金)加丹加省位于刚果(金)东南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铜矿及其钴副矿。但和刚果(金)整体情况相似,加丹加省的粮食供应基本靠进口。这对刚果(金)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他说,之所以会与浙大合作开展“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是出于一个国际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希望这个项目能对加丹加省的粮食自给起到促进作用。
    
    浙大——华友非洲农业发展中心是双方共建的合作平台。在第一期建设中,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在浙大设立“华友非洲农业发展合作基金”,用于刚果(金)农业领域的政策研究、现代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卢本巴亚大学的教师培训、研究生培养以及浙大教师、研究生赴刚果(金)的研究交流和指导费用。
    
    据介绍,浙江大学计划在第一期的合作中以农学和园艺学科为支撑,在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区筹建农业科技实验中心。中心以建设现代农场为载体,目前已设立了“太阳能驱动的灌溉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玉米、小麦的规模化种植技术”等项目,开展作物新品种对当地特殊农业生产条件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浙江大学承担和完成了多项援非项目。2000年,浙江大学的四位教授获得了喀麦隆总统勋章,以感谢他们在喀麦隆雅温德第一大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中的贡献;2003年,浙江大学为非洲国家培养了首位从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2008年和2009年,浙江大学卡特中心举办了两届面向非洲15个国家的“非洲国家城镇发展规划高级研修班”……。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浙江大学‘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大学参与’的地方合作模式在中国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无论是从服务国家援非战略的角度,还是支持民营企业跨国发展的角度,我们都义不容辞。”
    
    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处长张明方本人是位园艺学教授,他说,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代非洲的贫穷很大的原因是农业发展的落后。从学科研究的角度,非洲的许多植物资源和原始基因对于全世界的科学家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从提供技术支持的角度,我们首先要完成的是适应性实验。非洲气候的长光照、强光照、高温、强旱及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现已成熟的亚洲气候条件下的现代农业技术都是挑战。
    
    仪式同时签署的还有“浙江大学——华友钴业——卢本巴西大学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嘉兴市领导和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外事处、地方合作处、发展联络办和农生环学部、农学院的负责人出席仪式。
    
    (文 欣文/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