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封面等于半本书。在最近揭晓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西部地理——甘肃印象》一书,凭借独特的设计构思和表现手法,在众多参选社科类图书中脱颖而出,荣获装帧设计提名奖。此书不仅是我省各大出版社中唯一一本荣获该奖项的图书,同时也是我省出版界第一次获得这一单项奖。
是怎样的魅力,让这本书吸引专家的目光?
“这本书曾在2009年获得过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最佳设计奖,这个奖5年评一次,算上这次获奖,已经是第二次了。”在编辑俞亚彤的案头,我们见到了这本厚达232页的获奖图书。
“现在图书装帧的评价有一个新标准,那就是拒绝过分装帧,还要环保和切题。”俞亚彤说,《西部地理——甘肃印象》仅封面方案就改了许多道,那段时间,他和设计师常常为这本书失眠。
“最后,我们考虑到在纸质媒体中,报纸是最具代表性的,因此选择了报纸的版式来做基础设计。”他指着封面说,“右下角放着摄制组的剪影,最底下印有纪录片的宣传语,中文标题和内容旁还多加了一块英文,整个封面就是黑与白,粗看起来没有一丝特点。”
真的如此吗?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书的封面是采用粗糙的米白里特纸(环保纸)制作的,显得粗犷;里封则用镭射烫银的技术手段将英文标题印在亚光银卡纸上,时尚有余。外封、里封两相比较,读者在触觉和视觉上就有了强烈的对比,更对书中内容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但这并不是获奖的唯一原因。早在编辑拿到该书选题的同时,社里就决定派遣编辑和设计师一起跟进,和作者团队同吃同住,一起感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起设计书中的每一张图片和文字。这一切,让书的设计与内容有了统一的基调和风格。
“我和设计师跟着浙江卫视的《西部地理》栏目摄制组,足足有20多天,走遍了甘肃,设计师就书中所需要的图片角度、文字风格与摄制组成员、文字作者沟通,一遍遍地修改后才最终定稿。”俞亚彤说,为了营造甘肃这片大地上独有的苍凉和人文气质,文字不仅带有情绪,图片也从以往的纪实转为观赏性为主,设计师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看重装帧、封面设计,是浙大出版社出版工作的新特点。编辑们不再坐在办公室中等选题、等稿子,而是主动跟着作者一起创作。我走在校园里,迎面碰到的老师、学生都会对我说,社里这两年的书真是越来越好看了。”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有智回忆道,社里以往都是以学术书为主,市场图书量不多,所以对封面装帧设计的工作一直不是很重视。
而随着出版社销售码洋和品牌的逐日提升,浙大出版社在2007年时开始重视封面装帧设计,单独设立责任设计岗位,拨专款用于封面设计。2009年在封面设计上的投入达到30余万元,今年更是高达50余万元。仅《西部地理——甘肃印象》就花了2.6万元。”
浙大出版社对“美”的重视,吸引了众多为《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杂志设计图书封面的名家。不仅如此,出版社还鼓励有设计专长的大学生参与,为他们提供施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
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杨念讯认为,浙江虽然每次都能斩获各类出版大奖,但今年他最高兴的就是这个装帧设计奖,因为这代表我省出版社的理念正在进步。
看来,图书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享受,不仅仅来自文字作者的创造。打造一本“好看的书”的理念正走进各个出版人的脑中。浙大出版社正努力让读者得到更多的阅读享受。
此外,该社在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喜报频传,其《浙大学报(英文版)A辑》荣获期刊奖,《宋画全集》荣获印刷复制奖,《郁达夫全集》、《中国艺术动画30年》分别荣获图书奖提名奖和印刷复制提名奖,获奖数量在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中名列前茅。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