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头条

浙大试水网络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1-06-16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10265


    6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二教学楼的一间电化教室,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摄像机和录音设备,准备录制晚上在这里进行的课程。近日,“浙江大学开放课程”网站正式上线,《孔子与论语》、《世界文学名著导读》、《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等三门课程的录像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免费共享。
    
    
在此之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公开课已在网上“风生水起”。“事实说明,真正一流的大学已开始关注知识在人类社会的共享。”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说,从公开课件,到公开视频,网络课程在不断演进。而浙大此举的初衷便是要融入知识共享的这一潮流。“我相信,真正好的教授是乐于将课程上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定会在网络世界有生命力。”在来茂德看来,在网络世界,选择公开不仅一种姿态,还是实力的见证,“如果一个教授心里有底,他的内容是自己经营多年形成的知识成果,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它上网后很受欢迎,那么的你的智慧就和你的名字一起传播了。”
    
    
2010年下半年开始,浙大本科生院开始着手网上公开课的遴选、制作和网络平台建设。每个学院分别上报适合作为网络公开课的候选名单,由本科生院课程中心负责筛选。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劲说:“筛选遵循两个标准,一个是课程好,一个是老师好。第一标准是深度优先、学理优先。第二标准是适应面要宽,授课形式要活泼。这与浙江大学一贯的课程建设要求相一致。”浙大的首批课程从社会文化类开始入手。目前,3门课已经完成了制作。陈劲说:“我们的要求是成熟一门上一门。”
    
    
开设《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浙大中文系张德明教授说,“对于老师来说,我的想法能影响学生就是最大的价值。大学的课堂原本是有限的,现在通过网络,是让知识从象牙塔走上‘十字街头’,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加,这是我们乐于预见的。”“让更多人来了解,在网络世界走得更远,这是教师的基本情怀。”开设《孔子与论语》的浙大人文学院教授董平说。
    
    
目前,浙大希望把网络公开课建成一个多平台、多功能的网站,支持手机终端用户。浙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董榕介绍,今后对于老师来说,这个网同时就是他的办公网,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直接登录网站上传或者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视频,学生也能随时随地看到课程内容。
    
    
“构建一个平台,让弥散的知识经过组织后变得有序,让学习者能够更方便便捷地学习。”来茂德说,网络课堂必定是一个趋势,如何走才能走得更好,浙大正在努力摸索。
    
    (周炜)